[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9671.3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宁;何绿娃;吴荣鹏;刘柠;潘鹏凯;王瑞影;唐伟棋;陈亿臻;杨熊斌;杨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筋混凝土 厚度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有带肋钢筋,及套设于带肋钢筋上的钢筋套筒,及设置于带肋钢筋下方的底部定位薄钢板,及设置于底部定位薄钢板下方的混凝土垫块,及设置于带肋钢筋上方的顶部定位薄钢板,及设置于顶部定位薄钢板周侧的细钢棒;该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能够满足双层板筋的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大型的建筑工程,对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认为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楼板,又称为预制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预制板在建筑上的用处很多,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现如今房屋建筑已经淘汰这种方式,改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作为主体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其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会直接影响到楼板使用的耐久性、防火性甚至是安全性。
因此控制好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常规楼板厚度控制施工方法是使用混凝土垫块或者是塑料垫块。大部分的垫块均只布置在底筋处,无法满足双层板筋的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且当两层钢筋绑扎好后,再单独加设马镫筋进行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双层板筋的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的板间厚度控制装置,包括有带肋钢筋,及套设于带肋钢筋上的钢筋套筒,及设置于带肋钢筋下方的底部定位薄钢板,及设置于底部定位薄钢板下方的混凝土垫块,及设置于带肋钢筋上方的顶部定位薄钢板,及设置于顶部定位薄钢板周侧的细钢棒。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套筒设置于带肋钢筋的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定位薄钢板呈倒U型设置,且呈盖状设置于混凝土垫块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带肋钢筋连接于底部定位薄钢板的中间位置,且与底部定位薄钢板的连接处设有底部角焊缝。
作为优选,所述带肋钢筋连接于顶部定位薄钢板的中间位置,且与顶部定位薄钢板的连接处设有顶部角焊缝。
作为优选,所述细钢棒设有四根,且分别位于顶部定位薄钢板的边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细钢棒与顶部定位薄钢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四根所述细钢棒在顶部定位薄钢板上呈十字状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9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华绒螯蟹的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殖科用医疗器械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