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治疗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消炎止痒中药配方及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59125.X 申请日: 2021-07-28
公开(公告)号: CN113384636B 公开(公告)日: 2022-08-02
发明(设计)人: 陈达灿;林颖;甄庆育;莫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815 分类号: A61K36/815;A61P17/00;A61P31/04
代理公司: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代理人: 颜德昊
地址: 51003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外用 治疗 婴幼儿 儿童 性皮炎 消炎 止痒 中药 配方 使用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外用治疗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消炎止痒中药配方及使用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颗粒15‑35份、桑白皮颗粒15‑30份、甘草颗粒5‑10份、马齿苋颗粒20‑40份、地骨皮颗粒15‑30份、薄荷颗粒7.5‑15份、烫狗脊颗粒10‑20份,以上颗粒放入36000‑40000ml热水中,搅拌溶解中药后,水温控制在37‑38℃,患儿在浴盆中行外洗或泡浴全身或患处皮肤,泡浴时间为5‑10min,1次/天,7‑14天为一疗程。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润肤功效,同时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外用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用治疗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消炎止痒中药配方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婴幼儿儿童皮炎湿疹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婴幼儿儿童皮肤病,其中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AD)是婴幼儿儿童皮炎湿疹类疾病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有一定的特应性体质和遗传背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剧烈皮肤瘙痒、湿疹样改变,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伴随血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AD患病率逐年升高,影响着全球约15~30%的儿童,国内的患病率近10年增长迅速,AD好发于婴幼儿,一项对中国多个城市的5967名1岁以内婴儿的研究显示,AD的总体患病率为30.48%;婴儿AD最早在出生后第二个月发病,并第三个月达到峰值。

AD的病因复杂,与遗传背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紊乱是AD发病的主要机制。中间丝相关蛋白等与皮肤屏障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使外微生物和过敏原容易侵入表皮而启动皮肤炎症。AD患者的皮损部位和无皮损部位,均可伴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和菌群多样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皮肤菌群紊乱。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等多形皮疹,明显瘙痒,容易复发,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病程迁移不愈、反复发作,剧烈瘙痒可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同时对婴幼儿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特应性皮炎属于中医学的“奶癣”、“湿疮”“四弯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婴幼儿儿童皮炎湿疹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耐、胎毒遗热,加之后天失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蕴积肌肤而成;或病情反复发作,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中药辨证外治婴幼儿儿童皮炎湿疹源远流长,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等优点。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外用制剂从古代的中药汤剂、中药粉剂,逐渐发展为溶液、洗剂、软膏、油剂、糊剂、酊剂、膏剂、霜剂等多种剂型。随着中药外用剂型的改进,医生可根据不同皮损选择的合适的剂型进行湿敷、封包、外洗等治疗,方便实用。中药应用于婴幼儿和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较少,所以开发有效安全的中药制剂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

目前西医治疗的缺点: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常用的外用抗炎药物,激素长时间外用可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斑、多毛等副作用,甚至系统吸收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和小分子PDE-4抑制剂(克立硼罗)只能使用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早期应用有灼热及瘙痒加重的副作用,长时间外用可导致皮肤感染风险增加,且费用昂贵(10-15克药膏约125-400元)。目前中医治疗的缺点:中药外治方多为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暂无良好的润肤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疗效。尤其是针对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的皮肤敏感性增加,皮肤干燥以及皮肤菌群失调、感染等特征,目前尚未见有效的中药外洗制剂能切实的解决这类问题。因此开发简便廉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润肤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外用治疗婴幼儿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消炎止痒中药配方及其使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91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