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8323.4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明;汪瀚;汪美霞;韩辉;何望生;董婷;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K9/16;A61P25/28;A61K3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痴呆 血管性 认知 障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黄芪20~30、川芎10、赤芍10、地龙8、葛根10~15、熟大黄6、石菖蒲8和远志6~10。方法为:先制备黄芪、当归、川芎和石菖蒲的混合粗粉和混合细粉;将混合粗粉与赤芍、地龙、熟大黄、葛根混合后加水煎煮提取三次得到提取液,合并三次提取液滤过,静置48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收膏,真空干燥,干浸膏粉碎,加入糊精和混合细粉,用乙醇制粒,干燥,整粒,灭菌,即该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由Hachinski等于1993首次提出,迄今为止,VCI已成为老年人群的高发性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相关研究显示 VCI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而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其发病率与AD不相上下。据统计,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并且有1/3会发展为痴呆。经尸检病理学研究结果证实,痴呆患者中34%存在明显的血管病理学改变。而痴呆型VCI不仅给患者本人的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痴呆型VCI患者大量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当今世界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尽管西医对痴呆型VCI的病因、发病机理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尚无有效的改变疾病发展的治疗方法,但西医至今尚无改变本病病程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且长期服用这类西药会引起易严重的毒副反应。目前治疗痴呆型VCI的西药如胆碱酶抑制剂、毒蕈碱受体激动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抑制淀粉样蛋白形成药物、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等,都是针对本病的某一病理特点环节进行干预,只适于对症治疗,尚不能阻止或延缓痴呆的病程,临床疗效均不理想。
中医对本病的病机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有单纯从虚诊治者,大多从肾虚入手,认为肾虚髓空窍闭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多采用补肾填精,益智醒脑法治之,有从虚实夹杂进行论治者,认为肾精气虚,痰瘀互结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多采用补肾益气,豁痰化瘀,健脑开窍法投之,莫衷一是,制约和影响了痴呆型VCI临床疗效的提高。本发明人及其团队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中医证候学调查,确定气虚血瘀,络阻窍闭为痴呆型VCI的主要病机,因此,发明人针对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精准的治疗发明了针对上述病机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治疗和改善痴呆型VCI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程进展,进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黄芪20~30、川芎10、赤芍10、地龙8、葛根10~15、熟大黄6、石菖蒲8、远志6~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取各中药材;
步骤1,将黄芪、当归、川芎和石菖蒲混合铺平在烘盘中,放入烘箱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混合粗粉和混合细粉;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粗粉与赤芍、地龙、熟大黄、葛根混合后加水煎煮提取三次得到提取液,合并三次提取液滤过,静置48小时;
步骤3,吸取所述步骤2静置后滤液的上清液,减压浓缩收膏,真空干燥,干浸膏粉碎,加入糊精和所述步骤1制得的黄芪、当归、川芎和石菖蒲的混合细粉,用质量浓度80%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灭菌,即制得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8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