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NA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57362.2 申请日: 2021-07-28
公开(公告)号: CN113521272B 公开(公告)日: 2023-05-09
发明(设计)人: 米鹏;仝爱平;卓维玲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385 分类号: A61K39/385;A61P31/14;B82Y5/00;A61K47/64
代理公司: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代理人: 王悦
地址: 610041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冠状病毒 肺炎 dna 纳米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NA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将传统编码新型冠状病毒外壳上刺突蛋白(S)的DNA胞质尾区域删除为S.dCT DNA,与阳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纳米疫苗,其中阳离子聚合物为PAsp(EDA)、PAsp(DET)、PAsp(TET)、PAsp(TEP)、PAsp(BAP)、PAsp(TAE)或PAsp(TAP)中的一种或它们的同类型衍生物。本发明制备的DNA纳米疫苗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优化的DNA可以增加刺突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水平,引起体液免疫,引发高滴度的针对假病毒的中和抗体,并且安全性高,可用于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肺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疫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NA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的原因,自2019年末开始疫情在全球持续爆发和持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面对反复无常的疫情和感染,唯有疫苗才是我们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Vaccine39(2)(2021)197-201)。

SARS-CoV-2的蛋白外壳由刺突蛋白(S)、膜糖蛋白(M)、核衣壳蛋白(N)、血凝素酯酶二聚体蛋(He)和包膜蛋白(E)组成。S蛋白是一类病毒融合蛋白,介导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进行膜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后被核内体吸收。S蛋白的蛋白水解裂解以及病毒膜与核内体膜的融合触发病毒RNA释放到细胞质中(Nat Microbiol5(4)(2020)562-569)。因此,S蛋白是SARS-CoV-2最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它是研发SARS-CoV-2疫苗最关键的靶点。

目前,多种SARS-CoV-2候选疫苗正在开发中,主要分为五条技术方向: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又分为mRNA疫苗和DNA疫苗)五种。最近,中国的灭活疫苗已上市(Cell 182(3)(2020)713),美国辉瑞公司与德国拜恩泰科公司合作研发的BNT162b1(Interim Report.medRxiv;2020.DOI:10.1101/2020.06.30.20142570.)和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mRNA-1273等(N.Engl.J.Med.383(20)(2020)1920-1931。然而,现有的疫苗存在保护周期较短,副反应大和安全性问题,另外,病毒的不断变异,需要开发新型新冠疫苗。

DNA疫苗技术相对成熟,质粒DNA在宿主体内可存在较长时间,抗原基因在体内持续表达产生抗原蛋白,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长程免疫,免疫效果可靠,基因疫苗不仅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可以导致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而诱导细胞免疫,而传统的疫苗只有活疫苗可诱导细胞免疫,但存在活疫苗毒力回升的危险。DNA疫苗比需要体外培养冠状病毒的灭活疫苗更安全,且灭活疫苗有引起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 of infection,ADE)的风险,抗体增加病毒感染的能力,最终使疾病恶化(Nature Microbiology 5(10)(2020)1185-1191)。与mRNA疫苗相比,DNA更加稳定,是温度稳定和不受冷链限制的,这是输送到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重要优势。

基因递送载体是DNA疫苗中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虽然转染效率高,但因其制备与生产困难、具有高免疫原性及包载基因的大小会受到限制等原因,其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非病毒载体主要包括阳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体,通过与基因的静电相互作用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其中阳离子聚合物易于合成和改性,无免疫原性,因此可作为良好的基因递送载体,用来制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NA纳米疫苗,但是同时必须关注其转染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避免产生ADE效应等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7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