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蓝光导光板台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7096.3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林东;杨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高美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8/00;F21V13/02;F21V19/00;F21V23/00;F21V29/74;H05B45/325;G02B6/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胡玉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蓝光 导光板 台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蓝光导光板台灯,包括台灯支撑立杆,所述台灯支撑立杆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台灯支撑立杆的上端耦合有可调角度的台灯发光单元,所述台灯发光单元包括灯体,所述灯体上耦合有减蓝光LED灯条,本发明中通过导光板的设置,对导光板进光边进行抛光处理,从而提升光线耦合效率,同时,对导光板其他三贴附白色PET反射条,用来反射边缘光线,减少周边光线损失,提升导光板发光区域的亮度,同时在减蓝光LED灯条的一侧设置散热片,能够有效降低减蓝光LED灯条的温度,提升产品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蓝光导光板台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人们的工作任务越加增多,台灯作为日常照明的使用时长也随着增加。
但市场上的大部分台灯还依旧使用的是白炽灯或日光灯,此种灯源会产生较多的蓝光,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会导致人眼疲劳甚至病变。即使台灯更新换代为白光LED灯源,但白光LED灯都是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来发出白光,也会产生较多的有害蓝光。
目前市场上的常见台灯是用较多的白光LED灯珠排布到基板上,光线经过简单扩散进行照明,优势在于设计简单可靠,台灯的外观造型美观,但存在以下缺陷:
1、白光LED灯珠是通过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来发出白光,蓝光发射强度高,在420nm-460nm会存在蓝光危害,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2、LED灯珠排布通常采用直列式,产品发光角度小,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照明死角。直列式排布会造成不均匀不柔和的光线,区域照度强度差异大,中心区域照度强,其余区域照度弱,对使用者的阅读舒适感体验差;此类产品为了使区域照度差异减小,需要更长的距离来混光,因此产品厚度增加。
3、此类产品LED灯珠数量较多,散热效果差,导致LED的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蓝光导光板台灯,通过使用减蓝光LED灯珠来达到护眼的效果,通过超薄导光板的光线均匀分布的优势,达到发光均匀的特点,同时超薄导光板也给产品带来美观感,通过全金属结构转轴可以达到角度可调的特点,通过散热模块可以达到散热均衡,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蓝光导光板台灯,包括台灯支撑立杆,所述台灯支撑立杆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台灯支撑立杆的上端耦合有可调角度的台灯发光单元,所述台灯发光单元包括灯体,所述灯体上耦合有减蓝光LED灯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蓝光LED灯条是由36颗减蓝光灯珠排列制成,且每颗减蓝光灯珠间隔5.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蓝光灯珠的额定功率为0.378W,光通量42lm,发光角度120°,色温范围为3000K-5000K。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减蓝光LED灯条粘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体的底部且位于减蓝光LED灯条的一侧设置有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对所述导光板的导光板进光边进行抛光处理,并在导光板的其余三边贴附有白色PET反射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光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网点,所述网点的尺寸为50-60μ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光板进光侧的网点排列稀疏,所述导光板远光侧的网点排列密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的内部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设置有反射纸,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复合耐刮膜,所述灯体的底部设置有对导光板起固定的作用的底部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高美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高美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7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