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6829.1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5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滨;智慧;陆月明;时金桥;张宇;郝志宇;张勖;郭昆;赵龙帅;李耀鸿;李家瑞;方瑞茺;李欢;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12 | 分类号: | H04L43/12;H04L45/00;H04L49/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件 定义 网络 单向 发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软件定义网络每个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包含所述交换机的交换机信息和端口信息、探测标识、响应标识的探测信息,所述响应标识为所述交换机最后一次收到的所述对端交换机的探测标识,所述交换机在所述链路上每次发送的探测标识不同;若交换机收到相连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信息中的响应标识与所述交换机最后一次向所述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标识不同,所述交换机向控制器发送所述对端交换机至所述交换机的单向链路的信息。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由于链路故障或者防火墙等设备配置单向传输规则等原因导致的单向链路,有效降低网络资源占用和处理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方法及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网络链路是指网络中交换互联设备、各类设备之间的物理和逻辑连接关系。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器需要拥有全局的网络链路,才可以根据全局的网络链路下发流规则给交换机,实现对网络的细粒度控制。同时网络链路信息还是各种网络管理任务的先决条件。例如路由应用程序依靠控制器的链路拓扑抽象视图提供整个网络的可见性,以便在最短路径上将网络流量路由到其目的地;移动管理功能负责监控节点的移动,移动跟踪依赖于网络链路拓扑来获取关于网络节点当前和未来位置的信息;负载均衡应用程序使用软件定义网络逻辑集中控制来执行流量负载均衡,需要通过交换机之间链路拓扑来计算选择最优路径。软件定义网络链路发现研究对于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交换机故障导致交换机间的某一方向链路故障或者软件定义网络中防火墙等设备配置单向传输规则等原因,使软件定义网络交换机间链路存在单向传输的情况。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为了发现单向链路,需要由控制器向每个交换机发送链路发现报文,交换机再向每个活跃端口广播转发链路发现报文,收到广播的链路发现报文的交换机将其上报给控制器,才能够有效的发现单向链路。这种广播式的单向链路发现方式,将会产生大量的链路发现报文,占用大量的控制器处理开销和网络带宽。降低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的处理开销和网络带宽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方法,包括:软件定义网络每个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包含所述交换机的探测标识和响应标识的探测信息,所述响应标识为所述交换机最后一次收到的所述对端交换机的探测标识,所述交换机在所述链路上每次发送的探测标识不同;若交换机收到相连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信息中的响应标识与所述交换机最后一次向所述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标识不同,所述交换机向控制器发送所述对端交换机至所述交换机的单向链路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包含所述交换机的探测标识,包括:
所述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与时间变化相关的探测标识;
所述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与发送次数变化相关的探测标识;
所述交换机向每一条链路的对端交换机发送随机变化的探测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机向控制器发送所述对端交换机至所述交换机的单向链路的信息,包括:
发送包含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信息和与所述链路相连的端口信息、所述交换机的交换机信息和与所述链路相连的端口信息的单向链路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单向链路发现系统,包括:探测信息发送模块,用于交换机发送包含交换机信息和端口信息、探测标识、响应标识的探测信息;探测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交换机接收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信息,并提取对端交换机信息和端口信息、探测标识、响应标识;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交换机将提取的响应标识与所述交换机最后一次向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探测标识进行对比,若不同则向控制器发送所述对端交换机至所述交换机的单向链路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6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