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4564.1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邢乃林;张蕾琛;严蕾艳;古斌权;王迎儿;黄芸萍;王毓洪;马二磊;张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 |
代理公司: | 宁波成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高经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种间互作 研究 胚轴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包括接穗、砧木的培育;下胚轴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几个步骤,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点为对砧木进行切割、对接穗进行斜削后采用合接的方式嫁接,接穗削好后切口要在主要成分为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和砍瓜浸提液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3秒后,再嫁接到砧木上,用嫁接夹进行夹持,将砧木和接穗进行固定;本发明的方法是首次给出了可用来实现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本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育苗企业的嫁接苗生产,减少植物的发病率、减少用工,提高成活率,缩短育苗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嫁接是解决土传病害等连作障碍问题、提高植株耐逆性、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有效绿色栽培技术,同时也是砧穗互作等物种间或材料间互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嫁接不仅可以调控植株的长势、花期、水肥吸收能力、光合作用,还可以调控激素平衡、营养物质吸收及合成转运,同时砧穗间还存在RNA、蛋白质等分子交流。
现有的嫁接方法多留有砧木子叶,易在嫁接过程中萌发砧木新的萌孽,同时现有的嫁接方法多为一个砧木嫁接一个接穗,而研究过程中,砧穗互作仅可研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互作用,难以研究砧木和接穗两种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的互作,对物种间或材料间互作研究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发明一种新的种间研究方法,使之不仅可以解决萌孽问题,还可以提供两个接穗地上部的互作或砧木与接穗地下部的互作研究途径。尽管现在已有无萌孽的下胚轴嫁接、用于砧穗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以及一砧双穗等嫁接方法可解决萌孽问题及一个砧木接多个接穗的方法存在,但目前尚无用于物种间互作全面研究的无萌孽多接穗及多砧木嫁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种间互作研究的下胚轴嫁接方法,包括将培育好的砧木、接穗进行下胚轴嫁接,然后进行嫁接后管理即可进行种间互作研究;
所述下胚轴嫁接为:对砧木进行切割、对接穗进行斜削后采用合接的方式嫁接,即接穗削好后切口要在主要成分为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以及砍瓜浸提液的溶液中浸泡1-3秒后,再嫁接到砧木上,用嫁接夹进行夹持,将砧木和接穗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穗、砧木的培育为:选取饱满的接穗、砧木种子分别进行育苗,当砧木第一片真叶未完全展开,接穗下胚轴直立到子叶平展前时进行嫁接,砧木比接穗早播种5-7天;
进一步的,所述嫁接后管理:嫁接头三天,覆盖砧木接穗,保证湿度在90%以上;睛天时要遮阴,以免阳光直照苗床;为防止病害和产生高脚苗,第三天开始通风降湿和炼苗,头一天早晚打开覆盖物透气,第四天后逐渐延长通风时间,但不能让风直接吹向苗床,以免脱水萎蔫;嫁接后的5~7天,应避免强光直射苗床,睛天要遮阴;一般嫁接后第三天起,早晚不用遮阳,中午遇强光照时再遮阳;以后逐步增加见光的时间和强度,但必须保证嫁接苗不凋萎,保持硬挺状态;如发生萎蔫,应及时浇水和遮光;嫁接后10天,要及时摘除砧木的侧芽;嫁接后5天淋施肥料,7~10天后追肥一次。
进一步的,所述合接为在砧木下胚轴处切割呈45-60度的斜面,完全去掉砧木子叶和生长点;在接穗子叶下方向下斜削得一切口,切口尺寸与斜面贴合,接穗切口要在主要成分为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及砍瓜浸提液的溶液中浸泡1-3秒后,再嫁接到砧木上,用嫁接夹进行夹持,将砧木和接穗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合接为在砧木子叶下方从相对的两边向中间斜向上切割或者从中间斜向下进行切割,完全去掉砧木子叶和生长点,在砧木下胚轴处形成相对的两个长0.5-1.5cm呈45-60度的斜面;用刀片在接穗子叶下方0.5-1cm处向下斜削一刀,把苗茎削成单斜面形切口,切口长0.5-1.5cm,与砧木切口长度一致,接穗切口要在主要成分为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和砍瓜浸提液的溶液中浸泡1-3秒后,再嫁接到砧木上,用嫁接夹进行夹持,将砧木和接穗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