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4216.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国;陶青;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15/20;H02M7/00;H02M7/48;H02M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衡滔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gbt 模块 逆变器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IGBT模块,包括:传感器铜排组件,所述传感器铜排组件包括:相输出铜排以及电流传感器板,所述电流传感器板设置于所述相输出铜排上,所述电流传感器板用于检测所述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相输出铜排上设置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电流传感器板,检测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从而使IGBT模块具备电流检测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检测IGBT模板的电流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中,电机驱动控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中涉及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的逆变器。目前的IGBT模块的集成化程度较低,不具备电流检测功能。当需要检测IGBT模块的输出电流时,现有方式是在IGBT模块的双面覆铜陶瓷基板(Direct Copper Bonding,DCB)上集成分流器,但是由于DCB尺寸空间有限,所增加的分流器功率较小,仅能测试较小的电流,不适合大电流检测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GBT模块、逆变器及电子设备,以改善现有检测IGBT模块的电流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GBT模块,包括:传感器铜排组件,所述传感器铜排组件包括:相输出铜排、电流传感器板,所述电流传感器板设置于所述相输出铜排上,所述电流传感器板用于检测所述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相输出铜排上设置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电流传感器板,检测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从而使IGBT模块具备电流检测功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检测IGBT模板的电流不便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流传感器板包括:线路板、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以及连接器;所述线路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相输出铜排重叠,所述线路板的第二部分超出所述相输出铜排;所述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且所述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检测所述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流检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输出电流。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来检测相输出铜排的相线的输出电流,由于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的尺寸相对于目前的霍尔式、磁通门式、巨磁阻式电流传感器来说,会小很多,从而实现在不改变IGBT最大外形尺寸下实现具备电流检测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隧道磁电流检测芯片包括: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差分放大电路;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处、且所述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的感应方向和所述相输出铜排的电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用于对所述相输出铜排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进行感应并产生第一电流;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处、且所述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的感应方向与所述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的感应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用于对外部干扰磁场进行感应并产生第二电流;差分放大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和所述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连接,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输出所述输出电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隧道磁电流感应元和第二隧道磁电流感应元设置于相输出铜排的不同位置,以此来调整信噪比,并通过差分放大器来实现对较大磁场干扰的屏蔽,从而不需要额外施加磁屏蔽罩就能实现很好的屏蔽作用,能够减少传感器的体积和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流传感器板通过绝缘件固定于所述相输出铜排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绝缘件来固定电流传感器板,以实现绝缘,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