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及其病毒在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上扩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4120.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黎明;段凯越;邵轶智;赵景壮;任广明;卢彤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61K39/12;A61P31/14;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羽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染性 胰脏 坏死 疫苗 及其 病毒 大麻哈鱼 胚胎 细胞 扩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及其病毒在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上扩增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体外增殖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按照剂量100~10000TCID50接种于8.0×105个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培养,实现体外增殖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该方法所需收毒时间短、病毒滴度高且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及其病毒在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上扩增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属于水生双RNA病毒科Birnavirdate,水生双RNA病毒属Aquabirnavirus,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病原。IPN于上世纪50代在美国开始流行,至今已传播到法国、土耳其、智利、墨西哥、芬兰、挪威、西班牙、日本、韩国、伊朗。我国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暴发IPN疫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IPN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灭活疫苗具有操作简单、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以及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防控病毒性疾病的首选。病毒的高效扩增是灭活疫苗制备的基础,其效果受到接毒剂量的影响,当以高剂量进行接毒时,会产生大量缺陷病毒,这些缺陷病毒不能正常复制,导致病毒无法正常传代,从而影响疫苗的生产。当接种剂量过小时,病毒的繁殖速度会显著下降,延长病毒繁殖所需的时间。目前,并无关于IPNV体外增殖方案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增殖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外增殖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按照剂量100~10000 TCID50接种于8.0×105个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培养,实现体外增殖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48~84小时。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72小时、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所述接种的剂量为100 TCID50。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按照剂量100~10000 TCID50接种于8.0×105个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培养,收集上清液,得到体外增殖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2)用所述体外增殖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制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48~84小时。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72小时、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5℃,所述剂量为100 TCID50。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用体外增殖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制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为将所述体外增殖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灭活,得到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
由上述的方法制备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为将上述方法制备的体外增殖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灭活,得到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