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转七个调的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3937.3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4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卢布;黄新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江苏卢乐有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9/01 | 分类号: | G10D9/01;G10D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个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是可转七个调的埙及其使用方法,其结构包括是埙本体包括内腔和外壁,外壁顶部设吹口。外壁前侧面上设有与内腔相通的七个指孔,外壁后侧面中部上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八指孔和第九指孔,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从下至上依次排列且第一指孔最靠内、第三指孔最靠外,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七指孔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在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旁且第五指孔最靠内、第七指孔最靠外,第七指孔位置最高。本发明的优点:指法排列可实现转七个调,一个埙可配合其他各种调的乐器和演唱,不需要换多个不同调的埙,配合其使用方法可极大地拓展和突破埙的技巧高难度展现及风格多样性的乐曲创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可转七个调的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埙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然而现有技术的陶埙存在音量较小、音域较窄等缺点;且无法转调,在需要配合其他各种调的乐器和演唱时,需要换多个不同调的埙,演奏局限性较大;还存在指法排列不科学的情况,演奏时换指动作不方便快捷,影响演奏效果;还存在持握不稳固的情况,乐器安全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可转七个调的埙及其使用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一个埙可转七个调演奏,且适合高难度演奏和风格多样性的乐曲。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可转七个调的埙,其结构包括埙本体,埙本体包括内腔和外壁,外壁顶部设吹口;外壁前侧面上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和第七指孔,外壁后侧面中部上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八指孔和第九指孔,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从下至上依次排列且第一指孔最靠内、第三指孔最靠外,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七指孔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在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旁且第五指孔最靠内、第七指孔最靠外,第七指孔位置最高,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八指孔直径为6~10mm,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七指孔、第九指孔直径为3~10mm,第四指孔位置最低且位于内腔底部,第七指孔位置最高且位于内腔总高度2/3~3/4的位置。
优选的,筒音作中音1时,音节指法如下:
中音1指孔全堵,
中音2开第四指孔,
中音3开第五指孔,
中音4开第四指孔、第五指孔,
中音5开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
中音6开第二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
中音7开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
高音1开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
高音2开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九指孔,
高音3开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八指孔、第九指孔,
高音4开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七指孔、第八指孔、第九指孔。
优选的,筒音作中音2时,音节指法如下:
中音2指孔全堵,
中音3开第四指孔,
中音4开第五指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江苏卢乐有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江苏卢乐有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3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交错射流的湍流强化火焰加速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门试验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