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大豆和油菜农艺性状并提高其抗倒伏性的方法与运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3727.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飚;张彤;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A01G2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大豆 油菜 农艺 性状 提高 抗倒伏性 方法 运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大豆和油菜农艺性状并提高其抗倒伏性的方法与运用,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本发明的特征为,利用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将产生的氢气与地表水混合来制备纳米级富氢水,并保持富氢水的出口氢浓度不低于一设定值,通过漫灌和/或喷灌的方式对大豆和油菜进行灌溉,富氢水灌溉农田的水量占总灌溉水量的30%以上。本发明中所述的方法可以使大豆的单株荚数至少增加20%以上、倒伏指数至少降低50%以上,油菜单株角果数至少增加30%以上、分枝数至少增加25%以上、倒伏指数至少降低40%以上,从而改善大豆和油菜的农艺性状并提高抗倒伏性。本发明还具有成本低、环保和安全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大豆和油菜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富氢水在大豆和油菜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和油菜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二者都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此外,大豆和油菜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机械、化工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提高大豆和油菜的品质对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具有深远意义。
大豆和油菜的农艺性状和抗倒伏性对于大豆和油菜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技术种植的大豆单株荚数和油菜单株角果数、分枝数较少,产油量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大豆和油菜的经济价值。此外,大豆和油菜的倒伏使机械化收割难以开展,收获指数下降,增加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种植大豆和油菜的经济效益。因此,改进大豆和油菜种植技术对于提升大豆和油菜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氢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氢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氢气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使用上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大豆和油菜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授权公告号为CN 102657221的中国专利“一种富氢液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将含氢的液态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植物,提高了植物抗逆性。但该方法中氢气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衰减较快,应用于大规模种植会有一定局限性。本发明采用更为先进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制备的纳米富氢水中氢气的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大田农业生产;而且可以改善大豆和油菜农艺性状和抗倒伏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大豆和油菜农艺性状并提高其抗倒伏性的方法与运用,它能够充分发挥氢气在大豆和油菜生产实践领域中的作用。
纳米富氢水浇灌油菜和大豆,通过调控Bna.CSLA14基因(调控油菜抗倒伏)、BnaC02g01030.1D2基因(调控油菜角果数)、BnaBRC1基因(调控油菜分枝数)、Glyma.04G244100基因(调控大豆抗倒伏)、Glyma.02G264700基因(调控大豆荚数)及其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油菜和大豆的农艺性状并提高其抗倒伏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纳米富氢水主要通过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将氢气与地表水混合制备,制备的纳米富氢水的出口氢浓度不低于设定值500-1500ppb。
本发明中所述的纳米富氢水,包括但不限于把钢瓶储存或物理方法制备或化学方法制备的氢气,利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将其溶入水中来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富氢水中氢气有较长的存续时间(半衰期为6-8小时),可以持续释放氢气。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富氢水的灌溉方式包括漫灌和/或喷灌,纳米富氢水灌溉农田的水量占该农田的总灌溉水量的30%以上。
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富氢水中纳米氢气气泡的直径为30-600nm,纳米富氢水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化肥混合使用,增强大豆的固氮作用,促进油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大豆和油菜的抗倒伏性。
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富氢水可以应用于大豆和油菜生产实践,既能培育壮苗、又可以改善株型结构,提高大豆和玉米抗倒伏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3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