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支架和电池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3656.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创庭;李明飞;江海;王元强;徐俊莉;饶睦敏;陈正鹏;孙婉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58;H01M50/262;H01M50/289;H01M10/613;H01M10/656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管莹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支架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支架和电池模组,电池支架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左架体上设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卡座,右架体上设有四个处矩阵分布的第二卡座,四个第一卡座和四个第二卡座一一对应,各第一卡座和对应的第二卡座可拆卸连接,四个第一卡座和四个第二卡座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方形电芯的容置空间;四个第一卡座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四个第二卡座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各第一卡座的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卡座上的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并连通形成成供导杆穿过以串联多个电池支架的直线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支架,在电池模组中增减方形电芯时,通过增加或减少导杆上串联的电池支架数量即可,方便快捷,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支架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渗透率的增大,发展储能技术、建设储能项目成为解决清洁能源间歇性缺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
碳酸铁锂电池是近两年在蓄电池技术方面发展优势较为突出的一种电池其中。碳酸铁锂电池的电芯结构有多种,其中,方形电芯的电池能量密度较高,能够在有限的容积内提供较大的电池容量。
目前的方形电芯的电池模组中,一般其装载的方形电芯数量恒定,需要使用其他数量的方形电芯时,只能将电池模组整个舍弃而采取其他的电池模组。因此,这种方式对电池模组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增减方形电芯数量的电池支架,和应用该电池支架的电池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支架,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左架体上设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卡座,所述右架体上设有四个处矩阵分布的第二卡座,四个所述第一卡座和四个所述第二卡座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卡座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座可拆卸连接,四个所述第一卡座和四个所述第二卡座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方形电芯的容置空间;四个所述第一卡座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四个所述第二卡座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一卡座的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卡座上的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并连通形成成供导杆穿过以串联多个所述电池支架的直线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池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支架,在电池模组中增减方形电芯时,通过增加或减少导杆上串联的电池支架数量即可,方便快捷,满足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支架中,所述左架体包括左框体,四个所述第一卡座呈矩阵分布在所述左框体上,所述左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散热孔。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支架中,所述右架体包括右框体,四个所述第二卡座呈矩阵分布在所述右框体上,所述右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二散热孔。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支架中,在第一列上,两个所述第一卡座之间设有用于贴设在所述方形电芯的左侧面上的第一左护板,两个所述第二卡座之间设有用于贴设在所述方形电芯的左侧面上的第二左护板;在第二列上,两个所述第一卡座之间设有用于贴设在所述方形电芯的右侧面上的第一右护板,两个所述第二卡座之间设有用于贴设在所述方形电芯的右侧面上的第二右护板。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支架中,所述第一左护板和所述第二左护板之间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并用于散热的左缺口;所述第一右护板和所述第二右护板之间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并用于散热的右缺口。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支架中,在第一行上,两个所述第一卡座之间设有用于抵接在所述方形电芯顶部上的第一抵接块,两个所述第二卡座之间设有用于抵接在所述方形电芯顶部上的第二抵接块;在第二行上,两个所述第二卡座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在所述方形电芯底部的第一支撑块,两个所述第二卡座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在所述方形电芯底部上的第二支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3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