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52247.6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范凯;黄立钠;邱中华;周正潮;朱文杰;刘志杰;庞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王丹东;郭国中 |
| 地址: | 2011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流体 管理 装置 | ||
1.一种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网式表面张力管理组件(2)和气液相管理腔(3);
所述气液相管理腔(3)包括气液两相贮存腔(31)、外管理腔(32)和内管理腔(33),所述外管理腔(32)与所述底座(1)连通并通过所述底座(1)排液和加注气液相流体,所述网式表面张力管理组件(2)包括气窗网片(21)、中间层网片(22)以及外层网片(23),所述气窗网片(21)的泡破点小于所述中间层网片(22)和所述外层网片(23)的泡破点;
所述气液两相贮存腔(31)与所述外管理腔(32)通过所述气窗网片(21)连通,所述外管理腔(32)与所述内管理腔(33)通过所述中间层网片(22)连通,所述内管理腔(33)与所述气液两相贮存腔(31)通过所述外层网片(23)连通;
排液时,所述气液两相贮存腔(31)内的气液两相流体依次经所述外层网片(23)和所述中间层网片(22),或者直接经所述气窗网片(21)气液分离后,仅液相流体流入所述外管理腔(32),并通过所述底座(1)排出;
加注时,气液相流体通过所述底座(1)进入所述外管理腔(32)内,气相流体经所述气窗网片(21)流入所述气液两相贮存腔(31)内,液相流体经所述中间层网片(22)进入所述内管理腔(33),或者,液相流体经所述气窗网片(21)进入所述气液两相贮存腔(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窗网片(21)与中间层网片(22)的泡破点差值大于等于300Pa,所述气窗网片(21)与外层网片(22)的泡破点差值大于等于300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网片(22)与所述外层网片(23)的泡破点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窗网片(21)的网片面积为所述中间层网片(22)和所述外层网片(23)网片面积之和的2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网片(22)作为所述外管理腔(32)与所述内管理腔(33)共有的壁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网片(22)为L型结构或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网片(22)包括横向网片(221)和竖向网片(222),所述横向网片(221)与所述竖向网片(222)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构成L型结构或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理腔(33)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式表面张力管理组件(2)还包括承托板(24),所述承托板(24)表面设有通孔,所述气窗网片(21)、所述中间层网片(22)以及所述外层网片(23)均密封夹持于两块所述承托板(2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重力流体管理装置为金属材料结构体或非金属材料结构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22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薄膜自卷曲技术的圆波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