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2081.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忠;祝伟;王恩来;武文文;肖壮勇;王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12 | 分类号: | B21D53/12;B21D37/10;B21D37/12;B21D45/02;B21D35/0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持 冲压 自动 生产 连线 用切底 模具 | ||
本发明名称为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属于圆锥滚子轴承冲压筐形保持架加工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目前切底模具及压力设备只适合单机、单序和人工操作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切底凹模、切底冲头、冲头接头、卸料机构、导柱和导套;其中,所述导柱和导套单侧分布;所述卸料机构设置在切底冲头外侧。本发明能给往复移动式自动化连线装置留有水平运动空间,方便安装和调整,外置卸料机构可确保切底后的毛坯不被切底冲头带离切底凹模,为下一个工作循环机械臂柔性手抓准确夹起毛坯创造了条件,实现切底工序自动连线加工。本发明主要用于筐形保持架切底的自动冲压连线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圆锥滚子轴承冲压筐形保持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通过切底模具的优化设计实现筐形保持架切底冲压自动生产,为实现整个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作支撑。
背景技术
圆锥滚子轴承广泛运用于机械行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是襄轴公司主机客户和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基本结构一般由外圈、筐形保持架、一组滚动体和内圈等四大件组成。
筐形保持架是圆锥滚子轴承四大件关键零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均匀隔离滚子并引导其在内外滚道面自由旋转、传递载荷,确保整车运动精度和稳定性。该零件一般采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将L(长)×B(宽)×δ(厚)的标准合板拆包,从条料剪切、圆片下料开始,到最后扩张大致需要7道冲压工序,如图1所示。工序包括下料、切成、切底、冲孔、车边、压坡和扩张。
工序多、要求高和劳动密集型是筐形保持架冲压加工的显著特点。受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筐形保持架切底加工普遍采用人工单机单序的集群生产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需要人员频繁从模腔取放产品,安全事故较多。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行业招工难、留人难、高成本、低效能等问题,倒逼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已是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通过对切底模具优化设计,实现切底冲压工序的自动化,为实现整个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作支撑,可实现一人多机或无人操作,为企业减人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底凹模、切底冲头、冲头接头、卸料机构、导柱和导套;其中,所述导柱和导套单侧分布;所述卸料机构设置在切底冲头外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卸料机构由卸料弹簧和卸料环构成;所述切底冲头上设有与冲头接头配合的圆形定位孔;所述卸料环套装在切底冲头上,上端设有与卸料弹簧配合的圆形凸台,外圆为圆锥形;所述卸料弹簧通过导向螺杆设置在冲头接头与卸料环的圆形凸台之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和模把;所述模把、上模座和冲头接头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切底凹模装于下模座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套装在切底凹模上,且上端口部设有圆锥形定位通孔。
本发明由于采用由切底凹模、切底冲头、冲头接头、卸料机构、导柱和导套构成的一种筐形保持架冲压自动生产连线用切底模具,其中,导柱和导套单侧分布,卸料机构设置在切底冲头外侧,同时将原切底冲压模座互成45°分布的导套和导柱改为单侧水平分布,这样既可保证上下模的同心度,又能给往复移动式自动化连线装置留有水平运动空间,方便安装和调整,外置卸料机构可确保切底后的毛坯不被切底冲头带离切底凹模,为下一个工作循环机械臂柔性手抓准确夹起毛坯创造了条件,使切底工序自动连线加工成为可能,通过传送带和往复移动式机械手与切底工序自动连线进行无缝连接,最终实现冲压保持架自动化连线的目标。
本发明主要用于筐形保持架切底的自动冲压连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筐形保持架冲压加工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2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