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9060.0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8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瑾;燕朋朋;刘旭;涂堃;杨桂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80;E04C5/00;E04C5/04;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徐晓鹭 |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合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和复合墙板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保温承重一体化的再生混凝土复合墙板,可应用于低层、多层建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所用粗骨料主要成分为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碎砖再生粗骨料,其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至少50%。该类型墙板由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及外叶墙板三者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连接成一体。底部连接方式采用套筒灌浆的方式连接,在墙板侧面预设支模埋件,使顶部和两侧外露钢筋与梁柱浇筑为一个整体。达到了节能保温承重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的目的。具有节能环保、节约成本及保温隔热等优点,响应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并且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发展的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和复合墙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大量建筑不断拆除和改建,建筑被拆除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目前对于建筑废弃物采取的处理措施多为填埋处理,由于建筑废弃物难以降解,填埋处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土体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拆除后的废弃物成分复杂,分离困难。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既能将建筑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可大量减少天然砂石的使用量,而且该类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对于实际工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发明一种装配式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性高等优点,并且装配式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低,制作方法简单,可有效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该墙板利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工厂预制而成;包括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外叶墙板、GFRP连接件、钢筋网片、预埋吊装点、支模埋件、预埋套筒;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于工厂标准化生产完成后出厂。
上述混合型再粗骨料的成分主要包括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碎砖再生粗骨料。
上述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符合颗粒级配要求。
上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指由建筑拆除废弃物中混凝土构件破碎筛分得到的粗骨料。
上述碎砖再生粗骨料指由建筑拆除废弃物中烧结粘土砖破碎筛分得到的粗骨料。
上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5、砂率35%、减水剂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
上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52.5。
上述GFRP连接件最小锚固长度30mm,最小保护层25mm,外叶墙板厚度不小于55mm,连接件采用矩形布置,间距一般300~400mm。
上述预埋吊装点每块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至少预埋6个吊点,平面至少4个。
上述用于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钢筋网片与梁柱连接处外漏300mm钢筋。
上述平面4个吊装点作为安装斜撑连接点,顶部吊装点周围不设置EPS保温板。
上述支模埋件用于现浇柱与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之间模具固定。
上述预埋套筒设置于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底部,通过预埋套筒灌浆的方式连接底梁,固定墙板。
上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窗口周围预留50mm保护层,并在薄弱区(窗口四角)加筋处理。
上述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模板,清洁表面,刷脱模剂,留置保护层并搭设外墙钢筋网片,预埋吊点和套筒等预埋件,浇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9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