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9040.3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张云菊;杨强;张玉罗;史虎军;邢苗苗;杜秀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46;F24F11/70;F24F11/77;F24F11/89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最优 工作 电力系统 机房 温控 协调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它包括:
步骤1、将系统每个焓值对应的最优工作点下的风机频率、冷冻水阀开度及负荷参数存入数据库;
步骤2、系统预处理结束后计算热交换器前端的空气焓值;
步骤3、计算末端负荷;
步骤4、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计算结果查询数据库并提取最优系统运行参数;
步骤5、更新最优运行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计算热交换器前端的空气焓值的方法为:在热交换器前端安装温度传感器T和湿度传感器D,记Tr、Dr分别为热交换器前端的空气温度与湿度,则热交换器前端的空气焓值Hr为:
Hr=1.01Tr+Dr(2500+1.84T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计算末端负荷的方法为:设Q表示通过热交换器的冷冻水流量,△T表示通过热交换器的冷冻水出、入口温差,则末端负荷P的计算公式为:
P=Q×△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通过检测并采集冷冻水出、入口温度而确定;流量Q直接在空气处理机组热交换器的冷冻水管上安装流量传感器进行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根据计算结果查询数据库并提取最优系统运行参数的方法包括:
步骤4.1、在焓值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不同的负荷与之对应的最优工作点,建立每一个焓值对应的最优工作曲线;
步骤4.2、当系统当前的焓值与负荷确定后,通过焓值H与负荷P查询最优工作曲线找到对应的最优运行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更新最优运行参数的方法为:系统开机后首先进入预处理工作状态,系统在最高频率和最大阀门开度下预运行,预处理结束后,计算焓值及负荷,根据计算结果查询数据库并提取最优系统运行参数;如果存在最优运行参数,则系统进入最佳工作点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最优运行参数时,系统进行下述操作:
步骤5.1、通过单参量独立控制送风机、回排风机和冷冻水阀,待满足系统控制要求后执行步骤5.2;
步骤5.2、通过自动寻优过程来确定或从新定位系统能耗最低的工作点;
步骤5.3、若寻找到相同环境条件下比历史数据库中更节能的工作点,则自动更新相应数据,否则直接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最优工作点的电力系统机房温控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能耗最低的工作点的获得方法为:对于送风机和回排风机的独立控制,首先根据回风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运行频率,使送风机转速跟随负荷变化而变化;回排风机的控制与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同步,转速跟随送风机的转速同步变化,使回风温度始终保持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90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