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8765.0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0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洪锦放;张雄军;袁金;冯彬彬;陆金虎;孟宪慧;曹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26;B29L31/30;B29K83/00;B29K10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赵小龙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硅胶 模具 制造 进气道 方法 | ||
1.一种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装配外模与芯模,其中,所述外模与所述芯模均为分瓣式组装模具,且所述外模与所述芯模之间具有环形结构的型腔;
步骤2,将硅胶溶液注入型腔,并进行第一次固化处理,使得外模与芯模之间形成硅胶层;
步骤3,拆除外模,并将用于进气道成型的复合材料基材铺覆在硅胶层的外表面,随后进行第二次固化处理,使进气道成型;
步骤4,拆除芯模,硅胶层跟随芯模被取出,得到进气道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将硅胶与硫化剂以质量比(0.8~1.2)∶(0.8~1.2)进行混合,得到硅胶溶液;
步骤2.2,将硅胶溶液进行抽泡处理,随后将硅胶溶液注入型腔,常温硫化10~12h,在外模与芯模之间形成硅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混合硅胶、硫化剂时,在混合溶液中添加稀释剂,以将硅胶溶液的粘度调节至300-600mPa·s,其中,稀释剂的质量占树脂与硫化剂质量和的30~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正己烷或甲基硅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所述将硅胶溶液进行抽泡处理,具体为:
将硅胶溶液在真空-0.06MPa下反复进行抽泡处理,且每次抽泡时间不超过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拆除外模后,基于进气道的内壁构型需求对硅胶层的外表面进行修补,并在修补完成后的硅胶层外表面涂抹脱模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将用于进气道成型的复合材料基材铺覆在硅胶层的外表面,具体为:
步骤3.1,将至少一层玻璃纤维预浸料铺贴在硅胶层的外表面上,其中,单层玻璃纤维预浸料的厚度为0.2mm,搭边小于5mm;
步骤3.2,在玻璃纤维预浸料上铺贴吸波功能层、泡沫芯材,随后铺上至少两层碳纤维预浸料;
其中,玻璃纤维预浸料与玻璃纤维预浸料之间、玻璃纤维预浸料与吸波功能层之间、吸波功能层与泡沫芯材之间、泡沫芯材与碳纤维预浸料之间、碳纤维预浸料与碳纤维预浸料之间均具有树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硅胶芯层模具制造进气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纤维预浸料或吸波功能层或泡沫芯材或碳纤维预浸料的铺层过程中,均通过铺贴工具赶出空气,防止复材层之间出现孔隙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曙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87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