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5648.9 | 申请日: | 2021-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威;王祥雷;闫会朝;粟康伟;王春生;闫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晶致光学薄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J7/06;C08L75/04;C08L77/00;C08L27/06;C08L63/00;C08K3/22;C08K5/17;B05C9/04;B05C11/10;B65H18/10 |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罗崇保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修复 划痕 保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成分:聚酰胺树脂、透明软胶、TPU树脂、紫外线屏蔽剂、固化剂、环氧树脂、乳化剂、表面改性剂以及有机溶剂,添加固化剂和环氧树脂两者相互混合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可使漆面保护膜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附着力强,耐化学腐蚀的性能,而表面改性剂的加入,可在漆面保护膜的表面形成一层有机包覆,进而起到变形恢复的作用,加强了修复抗划痕的性能,透明软胶和聚酰胺树脂的加入,增加整体的韧性,提高了耐磨性和耐热性,增加了抗冲击性能,另外紫外线屏蔽剂的加入,还可起到抵抗紫外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漆面保护膜,是贴在制品表面油漆上的一层透明保护膜,主要用于汽车后市场汽车美容等行业,可以达到保护汽车的原厂车漆免受外力损害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漆面保护膜修复抗划痕性能较弱,且不具有抵抗紫外线的作用,从而易造成保护膜老化,影响使用寿命,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漆面保护膜修复抗划痕性能较弱,且不具有抵抗紫外线的作用,从而易造成保护膜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重:利用称重设备,对制备所述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的各成分,按照配比进行称重,称重时,将聚酰胺树脂、透明软胶、紫外线屏蔽剂、固化剂、乳化剂、以及有机溶剂盛放在容器A中,将TPU树脂和环氧树脂盛放在容器B中,最后,将表面改性剂盛放在容器C中;
S2、一次混料:将容器A中的成分,添加至混料机中,混合时间为25-30min,转速为500-600r/min,直至充分混合反应;
S3、二次混料:再将容器B中的成分,加入至步骤S2中的混合料中,继续搅拌混合,混合时间为40-50min,转速为500-600r/min,即可得到TPU原料;
S4、拉伸成型:将步骤S3中得到的TPU混合料送入至成膜拉伸设备中,对其进行拉伸成型,即可得到初步漆面保护膜;
S5、涂布:利用涂布设备对S4中的初步漆面保护膜的表面,涂覆一层表面改性剂,干涂量为10~20μm,即可得到具有修复抗划痕漆面保护膜;
S6、烘干成型:将步骤S5中得到的产品送入至烘干设备中,烘干温度为40~120℃,烘干时间为8~12min,再利用剥膜机,将其剥离即可;
S7、装料入库:利用切边机和收卷机,将其按照需求进行分切和收卷,并存入库中,即可;
所述步骤S5中所述的涂布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卷绕机构、放置板和上涂布组件,所述放置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改性剂存放盒,所述改性剂存放盒的内部贯穿有下涂布辊,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位于卷绕机构的下方放置有收集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卷绕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结构相同的卷收组件和卷放组件,所述卷收组件和卷放组件的一端共同套接有皮带轮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卷收组件包括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所述第一卷辊和第二卷辊的相背离一端分别套接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卷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伸缩端通过十字连接件与第二限位环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卷辊的内部且位于十字连接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离且呈圆周状分布的凸块,所述第一卷辊的内部开设有与凸块一一对应且相适配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涂布组件包括水泵、改性剂存储箱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液板,所述进液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头,所述进液板的内部设有空腔,且空腔的底部一端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离的出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晶致光学薄膜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晶致光学薄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5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