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3440.3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顾沅芮;欧阳晨曦;孙阳雪;王运红;李会钗;刘思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间 缺损 封堵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盘面,并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设有通孔;封堵组件,包括可开启的阻流膜或者弹性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本体接触,其中,在所述封堵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封堵组件阻碍液体在所述通孔中流动;在所述封堵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下,封堵作用减弱甚至消除,允许微创介入装置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封堵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封堵器本体上的通孔与封堵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封堵器不仅能够封堵房间隔缺损,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通孔实现微创介入装置穿过的功能,避免反复多次开孔治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畸形疾病中常见的一类,指在胚胎发育时期,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由于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在压力作用下,左心房的血液部分经房间隔缺损处分流至右心房,导致右心系统的负担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大,肺循环血量增加,最终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和心衰。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最初采用外科开胸手术,外科手术虽然在修补缺损方面安全有效,但开胸手术对病人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在体表会留下手术切开的伤痕。近年来,微创介入的治疗方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市场上较为常用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多是由镍钛合金丝定型而成,封堵器的内部填充阻流介质,并经心导管送入心脏缺损部位,使房间隔缺损闭合,以防止左心房血液进入右心房。这种封堵器对血管损伤较小,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使其成为房间隔缺损病症的首选装置。
本发明人发现,当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需要对右心房的血液进行分流减压时,需要在病人的左右心房的房间隔的其它位置处再一次穿孔,来植入心房分流器或者微创介入装置(如心导管等);或者当微创介入装置需要通过右心房与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进入左心房进行介入治疗时,也需要从穿孔处穿过。因此,在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情况下,需要在病人房间隔处再一次的穿孔,一方面增加了手术的复杂度,另一方面也给病人造成了二次伤害,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具体地,所述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
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盘面,并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设有通孔;
封堵组件,包括可开启的阻流膜或者弹性体,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本体接触,其中,在所述封堵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封堵组件阻碍液体在所述通孔中流动;在所述封堵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下,封堵作用减弱甚至消除,允许微创介入装置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封堵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盘面包括左心盘面和右心盘面,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心盘面上的阻流膜,所述阻流膜包括固定端和开放端,所述阻流膜通过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左心盘面固定,所述阻流膜在闭合状态下覆盖所述通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盘面上的两个阻流膜,所述阻流膜包括固定端和开放端,所述阻流膜通过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盘面固定,所述阻流膜在闭合状态下覆盖所述通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为网状结构,所述阻流膜通过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共同编织而成,在所述阻流膜表面的孔隙中填充有封堵介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和所述阻流膜由镍钛合金丝、铁丝、铝丝、聚乳酸中的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编织而成,所述封堵介质由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涤纶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3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