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3124.6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唐焱;梁冰;洪填宝;邵留宝;殷豪;汪元胜;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稀土 虹吸 出炉 自动 调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包括电解槽、坩埚、虹吸管道、真空泵、信号接收器、升降台、丝杠、导轨、底座、齿轮、舵机、主控制面板真空泵旋钮。设备运行时,电机驱动丝杠带动升降台上的真空泵升降,激光测距器对升降台的底面进行测距,激光测距器将距离信号返回到真空泵控制器,根据事先标定的距离‑压力关系进行真空泵压力的调控,保持虹吸管道入料口处的内外压为值为零,防止倒吸。达到保护虹吸管与真空泵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出炉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稀土的出炉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细致,尤其是在虹吸出炉的技术领域,还有一系列问题等待解决,电解质倒吸也尚未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与设备。为了避开这一系列难题,现阶段采取的出炉技术主要是人工出炉与机械夹持出炉,人工出炉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并且操作不连续,导致电解槽不能连续工作,造成能源的浪费,液体金属在出炉过程中降温大,造成凝固,不利于产品成型,机械夹持出炉存在位置定位难,传动不平稳等问题。虹吸出炉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些困难,但是在虹吸管的底端进出电解槽时容易引起倒吸,导致虹吸管乃至真空泵被腐蚀,所以需要通过调整真空泵的压力来使虹吸管的底端保持气压平衡,以此达到防倒吸的目的,所以,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包括电解槽、坩埚、虹吸管道、真空泵、信号接收器、升降台、丝杠、导轨、底座、激光测距器TOF101120、电机、信号发生器、底座箱体、齿轮、舵机、主控制面板、真空泵旋钮。
所述的底座箱体,固定在地面上,对整个设备起支撑作用,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所述的底座箱体内,所述的激光测距器TOF101120与所述信号发生器均安装在所述的底座箱体底面,所述的丝杠安装在电机的功率输出端。所述的激光测距器TOF101120的安装在导柱的底部,所述的激光测距器TOF101120至少有3个,所述的3个激光测距器TOF101120组成并联系统,且以所述的丝杠为对称中心,与丝杠的连线分别为120°。
所述的信号发生器与激光测距器TOF101120相连,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安装在升降台上,且与主控制系统板连接,所述的主控制系统板中预存了“压力-高度”与“时间-基准高度”的标定数据,且与所述的舵机相连,所述的舵机与齿轮组相连,所述的齿轮组与真空泵的调压旋钮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底座,安装在底座箱体上,所述的底座箱体镶嵌在工作环境的土地中,且选用隔热材料与绝缘材料制造而成,底座箱体靠近电解槽的一侧的隔热材料与绝缘材料为其他壁面的2-5倍。
其中,所述真空泵上安装有虹吸管道,所述虹吸管道在拐角处设置成圆弧,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进行制造。
其中,所述的电解槽,是稀土金属电解反应的容器;电解槽中间安装了预留了阴极棒的位置,四周可安装了阳极,底端安装了一个坩埚,用于收集液态金属,所述的坩埚,上端为圆锥面,下端为圆柱体。
其中,所述的主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着舵机,所述的舵机与齿轮组固连,所述的齿轮组,所述的真空泵压力旋钮外部固连了齿轮组,所述的齿轮与齿轮啮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稀土虹吸出炉自动调压器,可以根据虹吸管伸进电解质的深度自动改变真空泵的负压,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主控制系统板中预存了“压力-高度”的标定数据,根据高度调整真空泵的压力,可以实现虹吸过程的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生产与出炉的连续性,保证了工艺的连贯性,保证了电解槽中温度的波动较小,从而提高稀土金属熔融成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3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