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实现快速首次交付及二次交付再利用的发泡模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2533.4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甘旭;赵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纳宏立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8 | 分类号: | B29C33/38;B29C44/5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快速 首次 交付 二次 再利用 发泡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实现快速首次交付及二次交付再利用的发泡模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加工;由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完成发泡产品加工及首次交付;将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返厂进行二次加工,制成二次交付发泡模具,将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返厂后,分别在上芯模和下芯模上钻设加热水路,将临时加热水块全部拆除,将临时下模安装板更换为无加热水路结构的通用下模安装板,组装成二次交付发泡模具;拆下的临时加热水块、临时下模安装板分别作为其它首次交付产品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零部件使用。本发明步骤简单,能极大地缩短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制造周期,且加工二次交付发泡模具时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能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实现快速首次交付及二次交付再利用的发泡模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发泡模具制造工艺步骤及周期:数据设计(3天)→备料(2天)→数控加工白泡(2天)→水路设计(1天)→模具外形结构(1天)→翻砂(4天)→数控加工(5天)→打磨(2天)→装配(2天)→电火花(2天)。翻砂铸造环节占整个模具制造周期一半时间,所产生的工序有:白泡订购、制作模型、水路设计、模具外形结构、砂型定型及浇口设计、砂型表面处理、铝合金热熔、人工浇注砂型、冷却定型。翻砂铸造工艺对人员技能要求较高,砂型处理不当易出现下面问题,如:
1、砂型浇口设计不合理,铝水在砂型里面流动受阻,模具局部位置易出现缺陷,影响模具整体寿命。
2、砂型表面难处理,翻砂出来的模具表面存在0.5-1mm沙孔,泡沫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粘模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快速首次交付及二次交付再利用的发泡模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步骤简单,能极大地缩短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制造周期,且加工二次交付发泡模具时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能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实现快速首次交付及二次交付再利用的发泡模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加工;
所述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包括上芯模和下芯模,所述上芯模和下芯模能对接合模,所述上芯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临时加热水块,所述临时加热水块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安装板,所述上模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上芯模相连的支脚,所述下芯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临时下模安装板,所述临时下模安装板、临时加热水块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外部贯穿的加热水路,临时下模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垫块;
(2)由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完成发泡产品加工及首次交付;
(3)将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返厂进行二次加工,制成二次交付发泡模具;
将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返厂后,分别在上芯模和下芯模上钻设加热水路,将临时加热水块全部拆除,将临时下模安装板更换为无加热水路结构的通用下模安装板,组装成二次交付发泡模具;
拆下的临时加热水块、临时下模安装板分别作为其它首次交付产品快速成型临时发泡模具的零部件使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临时加热水块的前壁上钻设有两过水孔,两过水孔延伸至临时加热水块的后端,并在临时加热水块的后端内部连通从而形成“U”形的加热水路,便于形成循环水路对临时加热水块进行加热。
上述方案中:所述临时加热水块设置有多个,且左右间隔设置,临时加热水块的前后延伸至上芯模的最前端和最后端,有利于增大临时加热水块与上芯模的贴合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芯模通过“L”型连接块与临时下模安装板连接固定,所述“L”型连接块的竖直段通过螺栓贴合固定在下芯模上,“L”型连接块的水平段通过螺栓贴合固定在临时下模安装板上。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连接稳定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纳宏立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麦格纳宏立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2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