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制造钛合金零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0578.8 | 申请日: | 202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钱婷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10/64;B22F5/00;B33Y10/00;B33Y40/2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制造 钛合金 零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制造钛合金零件,包括:母材区、增材区,以及介于增材区和母材区的具有较小厚度的组织过渡区,通过热处理,组织过渡区厚度不大于0.5mm,过渡区组织稳定呈梯度过渡特征,过渡区力学性能介于增材和母材水平,不是力学性能薄弱位置,从而实现了零件整体性能达到增材或锻造结构件水平。本发明提供的钛合金零件,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法制造,通过增材制造与其他制造方法的有效结合,以及后续热处理工艺控制,实现过渡区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介于增材区和母材区之间,使得整体零件的力学性能达到母材或增材制造水平,可在重要承力结构上使用,与单一制造方法获得的大型钛合金零件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性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合金零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制造钛合金零件。
背景技术
通过结构整体化替代组合件,可减少连接件,降低结构重量,提升结构品质,是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装备结构发展方向。例如,飞机采用翼身融合整体框替代原机身框与机翼框的组合件,可实现结构减重20%以上、零件数量减少80%以上,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受限于金属坯料制造能力和锻造能力,单一方法制造整体钛合金大尺寸零件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利用增材制造的原理优势,可以通过分体制造+增材连接的方案,实现钛合金大尺寸零件的整体制造。同时,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使得不同区域获得强韧匹配良好的宏微观组织,获得的钛合金零件综合性能良好,具有较低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较焊接件和组合件在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较单一增材制造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然而,基于母材的增材制造过程中,逐层熔化沉积将造成非平衡快速加热冷却的热循环,将在母材和增材区形成过渡区,过渡区内组织不均匀、不稳定。同时,基于母材增材过程中,过渡区容易形成气孔、未熔合等冶金缺陷。上述原因将导致结合区性能一致性差,可能成为零件承载的薄弱环节,也是该技术应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制造钛合金零件,所述钛合金零件包括:母材区、增材区,以及介于增材区和母材区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区,经热处理后,过渡区厚度减小至1mm以下,优选地,过渡区厚度不大于0.5mm,过渡区组织稳定,更优选的,过渡区强度不低于母材区和增材区二者中较低者,单向拉伸的断裂起裂位置不在过渡区,即过渡区不是力学性能薄弱位置,从而实现了零件整体性能达到增材或锻造结构件水平。其中,母材区、增材区和过渡区均可为一个或多个不相连接的部分。
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制造钛合金零件的复合制造方法,其中增材制造可采用激光、电弧、等离子、电子束等为热源。其中,优选激光作为增材制造热源,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为:激光功率密度PA为0.8~2.4×102W/mm2,激光扫描速度Vs为10~40mm/s,单个沉积层厚δ为0.3~1.5mm,沉积效率md为0.5~5×105mm3/h。增材区与母材区之间的组织过渡区尺寸范围为0.5~5mm,组织过渡区尺寸与增材区所用的工艺相关,过渡区尺寸随着增材制造线能量密度EL提高而升高,其中EL= PA / Vs。PA过低,如PA0.8×102W/mm2时,增材过程中母材熔化不充分,在过渡区易形成未熔合冶金缺陷;PA过高,PA2.4×102W/mm2时,将导致组织过渡区β晶粒粗化、过渡区厚度增大。冶金缺陷和组织粗化都将导致过渡区性能低于母材或增材区,使得过渡区成为薄弱位置,进而使整个零件的性能低于母材区或增材区,可能导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0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