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其节部挤扩成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9874.6 | 申请日: | 2021-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司瑞;鲍光兴;程谦恭;吴九江;张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土工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00 | 分类号: | E02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连续 施工 方法 及其 节部挤扩成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其节部挤扩成槽装置,涉及节状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用于节状地下连续墙节部挤括成槽的施工装置,其包括挤扩架、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并将挤扩架送入至施工槽内的吊杆以及连接于挤扩架和吊杆之间且用于驱使挤扩架围绕吊杆轴线转动的转动动力源,所述挤扩架包括两相互间隔的挤扩杆以及连接于两挤扩杆之间的水平伸缩动力源,所述挤扩杆的形状配合地下连续墙节部槽体的形状,所述水平伸缩动力源能够驱使两挤扩杆相向远离或是相向靠近移动。本发明具有通过旋转的挤扩架抵接挤压土体形成节部的作用,减少了土体的切削量,保障了节部施工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状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其节部挤扩成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节状地下连续墙因其优良的工程特性,已逐步推广到其他抗拔、抗浮工程领域中。
节状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需先在地面的土体带上开设有施工槽,然后对施工槽对应节状位置进行扩槽施工。最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节状地下连续墙。
现有关于节状地下连续墙的节部成槽施工,通常采用节部掘削技术,掘削技术只能适用在土质较好,承载能力较强的土体,针对软弱土地区的土体,采用掘削技术易使节部位置土体发生坍塌。
因此,发明人认为:现有节状地下连续墙的节部施工手段还很有限,需提供一种简洁、有效的节部挤扩成才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地下连续墙的节部出现坍塌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其节部挤扩成槽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节状地下连续墙节部挤括成槽的施工装置。
一种用于节状地下连续墙节部挤括成槽的施工装置,其包括挤扩架、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并将挤扩架送入至施工槽内的吊杆以及连接于挤扩架和吊杆之间且用于驱使挤扩架围绕吊杆轴线转动的转动动力源,所述挤扩架包括两相互间隔的挤扩杆以及连接于两挤扩杆之间的水平伸缩动力源,所述挤扩杆的形状配合地下连续墙节部槽体的形状,所述水平伸缩动力源能够驱使两挤扩杆相向远离或是相向靠近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吊杆将挤扩架伸入至施工槽内,通过水平伸缩动力源使得挤扩杆与施工槽的槽壁相抵,然后启动转动动力源,使得挤扩架转动,挤扩杆在转动的同时挤压施工槽槽壁的土体,经多次挤扩后,施工槽对应的槽壁土体变得密实,减少了削土的步骤,并且形成节状地下连续墙的节部。
优选的,所述挤扩杆包括上斜杆、中竖杆以及下斜杆,所述上斜杆背离挤扩杆的一端与转动动力源铰接,所述中竖杆与上斜杆或是与下斜杆的转动轴线均垂直吊杆的轴线,所述中竖杆与上斜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中竖杆与下斜杆的转动轴线,两所述下斜杆背离所在中竖杆的端部相互铰接,两所述下斜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中竖杆与上斜杆的转动轴线;所述下斜杆与所在中竖杆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伸缩动力源驱动中竖杆相背或是相向移动,上斜杆和下斜杆相对中竖杆发生转动,然后在转动动力源驱使下转动,挤括杆的上斜杆、中竖杆以及下斜杆在转动时,形成连两段为圆台桩中部为柱状的槽体,从而能够使得节部的两端均呈倾斜的面。两挤括杆的下斜杆相互铰接,两挤括杆形成整体,能够使得减少挤括杆底端悬空而形变、倾斜的概率。
优选的,两所述下斜杆铰接位置与水平伸缩动力源之间连接有协助挤扩架快速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与水平伸缩动力源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复位件能够在水平伸缩动力源驱使两中竖杆相向远离时被挤压并且产生反作用。在水平伸缩动力源驱使两中竖杆相向靠近时,弹性复位件舒展并且协助挤扩架快速复位形变。
优选的,所述水平伸缩动力源包括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沿中竖杆轴线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土工岩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土工岩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9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