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双极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9336.7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顾虎;石文;李佩朋;张祺;王恩亚;何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6 | 分类号: | H01M8/026;H01M8/0263;H01M8/0265;H01M8/0267;H01M8/0273;H01M8/0276;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荣红颖;刘春成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极板 结构 | ||
1.一种金属双极板结构,包括阳极板、阴极板和冷却腔隔板,所述冷却腔隔板位于所述阴极板的冷却腔和所述阳极板的冷却腔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隔板的两侧分别通过阳极流场固定线和阴极流场固定线固设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流场固定线设置为阳极流场焊线或者阳极流场粘接线;
优选地,所述阳极流场固定线为阳极流场焊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流场固定线设置为阴极流场焊线或者阴极流场粘接线;
优选地,所述阴极流场固定线为阴极流场焊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隔板的外周面与所述阴极板的冷却腔的内周面和/或所述阳极板的冷却腔的内周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的冷却腔侧的背面经冲压形成有阳极流场,所述阴极板的冷却腔侧的背面经冲压形成有阴极流场,所述阳极流场的凹槽底部和所述阴极流场的凹槽底部在所述冷却腔隔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优选地,所述阳极流场凹槽底部与所述阴极流场凹槽底部在所述冷却腔隔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优选地,所述阳极流场凹槽底部与所述阴极流场凹槽底部在所述冷却腔隔板上的正投影为错位设计;
优选地,所述冷却腔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优选地,阳极流场固定线将所述冷却腔隔板与阳极流场的凹槽底部的背面固定连接;阴极流场固定线将所述冷却腔隔板与阴极流场的凹槽底部的背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流场设置为直形流场、蛇形流场、仿生流场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阴极流场设置为直形流场、蛇形流场、仿生流场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的冷却腔侧的背面经冲压形成环形的阳极板密封槽,所述阳极流场位于所述阳极板密封槽的环内;
优选地,所述阴极板的冷却腔侧的背面经冲压形成环形的阴极板密封槽,所述阴极流场位于所述阴极板密封槽的环内;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密封槽的背面与所述阴极板密封槽的背面连接,连接方式选自焊接或粘接;
更优选地,连接方式为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阴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之和等于阳极流场的深度、阴极流场的深度及冷却腔隔板的厚度之和;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为0.25-0.65mm,所述阳极流场的深度为0.2-0.6mm,所述阴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为0.25-0.65mm,所述阴极流场的深度为0.2-0.6mm,所述冷却腔隔板的厚度为0.05-0.15mm;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为0.45mm,所述阳极流场的深度为0.4mm,所述阴极板密封槽的深度为0.45mm,所述阴极流场的深度为0.4mm,所述冷却腔隔板的厚度为0.1mm;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的厚度为0.05-0.2mm,所述阴极板的厚度为0.05-0.2mm;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的厚度为0.1mm,所述阴极板的厚度为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材料选自不锈钢、钛、铜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阴极板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冷却腔隔板采用冷轧未退火金属材料;
优选地,所述冷却腔隔板的材料选自不锈钢、钛、铜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冷却腔隔板的材料为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包括第一氢气进气口、第一冷却水进口、第一空气进气口、第一空气出气口、第一冷却水出口及第一氢气出气口,所述阴极板包括第二氢气进气口、第二冷却水进口、第二空气进气口、第二空气出气口、第二冷却水出口及第二氢气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氢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氢气进气口对应,所述第一氢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氢气出气口对应,所述第一空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口对应,所述第一空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出气口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水出口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氢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氢气出气口通过阳极流场连接;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出气口通过所述阴极流场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通过所述阴极板的冷却腔和所述阳极板的冷却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93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复合管盘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火电厂用管道压力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