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成像装置的显示器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37353.7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3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D·A·加西亚;X·阿芒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可赛阿达斯独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9/00;G09F9/30;G09F21/04;B60R1/00;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付林;王小东 |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成像 装置 显示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显示器组件。所述显示器组件包括:显示面板(20),其包括显示器(21)和第一控制单元(22);第二控制单元(60);布置在第一(22)和第二(60)控制单元之间的隔热层(40);壳体(10、11),其是导电的,所述隔热层(40)将所述壳体(10、11)分隔成至少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第一腔体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2),第二腔体包括第二控制单元(60)。隔热层(40)防止在第一腔体(100)或第二腔体(200)腔体中产生的热量到达另一个腔体并且包括导电材料(42),以至少部分地屏蔽在第一腔体(100)或第二腔体(200)腔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到达另一个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成像装置,具体地,涉及布置成位于机动车辆上的成像装置的显示器组件。本发明的显示器组件对象改进了源自于热耗散以及装置的元件与车辆的其它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的缺点。
背景技术
传统上,机动车辆(例如汽车)需要反射镜以允许驾驶员看到车辆后方的区域。
现今,这些镜中的一些被诸如摄像机监控系统(CMS)的电子镜替代。CMS包括位于车辆的横向侧并向后指向的摄像机。所捕获的图像由电子控制单元(ECU)即CMS的ECU接收,该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图像处理。
CMS的ECU生成要在显示面板上显示的显示图像。显示面板位于车辆中,通常在车门上,但也不排除其他位置。
现有技术的已知显示面板通常是LCD(液晶显示器),其中显示器的控制单元(ECU)生成用于所述显示器的指令。
众所周知,控制单元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这种大量的热量对显示器非常有害。在高温下,显示器可能适当地停止工作和/或其寿命显著缩短。
此外,由电子部件(诸如电子控制单元(ECU))产生的电磁辐射效应也是众所周知的。电磁辐射产生许多性能问题,并且当装置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时,该电磁辐射显著增加。
第二控制单元是被配置为至少执行图像处理操作的控制单元,并且更优选地,控制摄像机监控系统(CMS)。
当前CMS包括两个电子控制单元:第一ECU是与显示器相关联的ECU,并且第二ECU是控制/管理CMS的ECU。第二控制单元还连接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第一ECU和第二ECU可以在与显示面板平行的平面中彼此相邻地定位。可替代地,为了节省空间,两个ECU可以是一个位于另一个之后,例如,第一控制单元位于显示面板和第二控制单元之间。
由第二ECU(即CMS的ECU)产生的热量对显示面板产生不利影响。隔热层,例如,塑料框架,布置在显示器和第二控制单元之间。该塑料框架防止由第二ECU产生的热量影响显示器。隔热层有助于不增加所述显示器周围的温度,充当绝热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众所周知,塑料材料是良好的绝热体。因此,塑料框架防止由CMS的ECU产生的热量到达显示器。
应当理解,塑料是由诸如聚乙烯、PVC、尼龙等的宽范围的有机聚合物制成的合成材料,其可以在处于柔软时被模制成形,然后被设置为刚性或略微弹性的形式。
因此,必须平衡两种不同的技术效果。一方面,为了将显示器与第二ECU的温度隔离,进而由于在同一设备中使用两个PCB而避免EMC。
上述已知的显示器组件还包括壳体。壳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使得能够组装电子部件。壳体可以由例如金属材料(如铝)制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来自显示器组件的电磁辐射,同时实现元件的热绝缘。
本发明的显示器组件是这样一种显示器组件,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可赛阿达斯独资有限公司,未经法可赛阿达斯独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