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7262.3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江;李峰;沈珍辉;周红波;袁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H05B3/14;H05B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周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红外 电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所述的远红外电热膜包括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包括叠设的碳膜和电极,所述碳膜包括基膜和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通过采用狭缝涂布方式在所述基膜上涂布电极浆料并使所述电极浆料干燥固化而形成,所述的碳层通过采用狭缝涂布方式在前述形成有电极的基膜上涂布碳膜浆料并使所述碳膜浆料干燥固化形成,在进行所述碳膜浆料的涂布时,使所述碳膜浆料至少覆盖所述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从而所述部分或全部的电极位于所述碳层与基膜之间,
所述碳膜浆料的涂布为间歇性涂布,使得在一张所述基膜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碳层,所述碳膜浆料包含碳纳米管和水性聚氨酯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层的宽度为500-1000mm、长度为0.95-6.4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层的方块电阻为700-1750Ω/sq;和/或,所述电热膜的电-热辐射转化效率为75-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宽度为10-20mm,方块电阻为20m-50mΩ/sq。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厚度为3-7μm,所述碳层的厚度为5-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碳层沿着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二个碳层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浆料的涂布为间歇性涂布,使得在一张所述基膜的一侧上形成多个沿着所述基膜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电极,多个所述碳层与所述多个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膜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的电极,所述的碳层在两电极之间延伸且碳层在所述基膜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两电极之间的基膜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膜浆料粒径D90在0.5μm~75μm之间,所述电极浆料粒径D90在1μm~75μ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膜浆料由水、分散剂、多壁碳纳米管、水性聚氨酯和乙二醇按质量比80~78:2~3:6~7:10:2组成,其中,所述分散剂为BYK-192分散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电热膜包括对所述电热膜表面进行封装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完全包覆所述电热膜,在所述绝缘膜表面叠设屏蔽层,并使所述电热膜与所述屏蔽层整面复合;或者,所述远红外电热膜包括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屏蔽层,所述第一绝缘膜、电热膜、第二绝缘膜和屏蔽层叠层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与电热膜的宽度之比为0.7:1-0.9:1;和/或,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7-200μm;和/或,所述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的厚度分别为50-2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2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架
- 下一篇:移动破碎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