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341.0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星;胡伟熊;郑海;王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G06F30/13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弧形 填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步骤一:BIM模型搭建:步骤二:填充墙排砖:步骤三:审核:步骤四:砌块备料: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排砖图及材料表在砌体材料堆场进行备料,并按照排砖图进行编号,将一面墙的材料整理在一起准备运送至指定地点;步骤五:根据出图施工:砌筑开始前将排砖图张贴于墙边,砌筑工人按照排砖图及砖的编号进行砌筑。本发明基于BIM技术生成的砌块量统计表,提前进行材料准备,材料就位后直接按照排砖图编号进行砌筑,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为600x300x200,弧形填充现场排布过程中往往出现弧形墙圆弧过渡不均匀,墙体竖向灰缝处砌块棱角突出,现场比量切割造成较多材料浪费,传统的高大弧形墙体施工方法中,施工精度控制不精确以及施工完成的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达均不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解决现弧形墙圆弧过渡不均匀,墙体竖向灰缝处砌块棱角突出,现场比量切割造成较多材料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BIM模型搭建:
新建建筑样板链接结构模型,把建筑图纸导入Revit中,根据填充墙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和标准绘制出门窗、构造柱、水平系梁、安装专业预留洞口;
步骤二:填充墙排砖:
用基于公制幕墙填充图案族,用1/2错缝填充图案网格根据砌块大小绘制出砌块及灰缝,对砌块进行材质赋予、编号及相关参数设置,并进行参数关联;
使用Revit中内建体量,根据图纸绘制出砌筑墙外轮廓,根据砌块大小进行网格拆分;
点选网格进行图案填充替换,实现弧形墙自动砌筑排砖,删除门窗及预留洞口位置的多余砌块,对于有冲突的和不合适的砌筑进行替换,完成后进行BIM排砖预出图;
步骤三:审核:
BIM人员将排砖图交给技术人员审核,技术负责人对构造柱、水平系梁、门窗位置、安装专业预留空口位置、灰缝大小、砌块排布的规范性、砌块切割的和理性进行审核,如不符合规定,则由BIM人员进行调整,直到符合规定,如符合规定,则由BIM人员进行工程量统计及出图;
步骤四:砌块备料:
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排砖图及材料表在砌体材料堆场进行备料,并按照排砖图进行编号,将一面墙的材料整理在一起准备运送至指定地点;
步骤五:根据出图施工:
砌筑开始前将排砖图张贴于墙边,砌筑工人按照排砖图及砖的编号进行砌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点,通过模型搭建,清晰直观了解弧形填充墙的特点,通过三维预演,将施工现场中遇到的问题提前发现并进行优化,保证了弧形填充墙体弧度均匀,排布美观,达到了较好的砌筑质量。
(2)通过BIM技术排砖图,砌块尺寸得到精确切割,避免现场随意切割,节约了材料。
(3)基于BIM技术生成的砌块量统计表,提前进行材料准备,材料就位后直接按照排砖图编号进行砌筑,提高了施工效率。
(4)由于砌筑材料在材料堆场进行封闭式集中切割,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BIM技术应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填充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BIM模型搭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