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VOC废气回收的热电联产多品位供汽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34940.0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尹国安;王永贞;朱登元;于本福;寇学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2B33/18 | 分类号: | F22B33/18;F22D1/50;F23J15/02;F23J15/06;F23C9/00;F28D21/00;F28F27/00;F28F19/01;F01K1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voc 废气 回收 热电 联产 品位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VOC废气回收的热电联产多品位供汽系统,包括电站锅炉(1)、汽轮机组(2)、凝汽器(3)、凝结水泵(4)、除氧器(5)和给水泵(6),所述电站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与汽轮机组(2)的进汽口连接,所述汽轮机组(2)的抽汽口与工业蒸汽输送管(002)的进汽端连接,且在汽轮机组(2)的抽汽口安装有第三阀门(43),所述汽轮机组(2)的排汽口与凝汽器(3)的乏汽进口连接,所述凝汽器(3)的凝结水出口与凝结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凝结水泵(4)的出水口与除氧器(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除氧器(5)的出水口与给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给水泵(6)的出水口与电站锅炉(1)的给水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体掺混装置(7)、干式阻火装置(8)、第一类工业蒸汽用户(01)、第一水封阻火装置(11)、第一过滤装置(12)、废气冷却装置(13)、吸附装置(14)、第一吸附单元(141)、第二吸附单元(142)、第三吸附单元(143)、蒸汽冷却器(15)、废气净化装置(16)、第二类工业蒸汽用户(02)、第二水封阻火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第三类工业蒸汽用户(03)、喷淋装置(31)、第三过滤装置(32)、第二气体掺混装置(33)、引风机(34)、蓄热氧化装置(35)、高压蒸汽发生器(36)、给水预热器(37)、烟囱(38)、压力匹配器(39)和第四类工业蒸汽用户(04),所述工业蒸汽输送管(002)的出汽端通过第一工业蒸汽支管(101)、第二工业蒸汽支管(201)和第三工业蒸汽支管(301)分别与蒸汽冷却器(15)的进汽口、第二类工业蒸汽用户(02)的蒸汽进口和压力匹配器(39)的低压进汽口连接,且在蒸汽冷却器(15)的进汽口安装有第四阀门(44),在第二工业蒸汽支管(201)上安装有第十三阀门(53),在第三工业蒸汽支管(301)上安装有第十五阀门(55),所述蒸汽冷却器(15)的出汽口与第一类工业蒸汽用户(01)的蒸汽进口连接,且在蒸汽冷却器(15)的出汽口安装有第五阀门(45),在第一类工业蒸汽用户(01)的蒸汽进口安装有第七阀门(47),所述第一类工业蒸汽用户(01)的废气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一水封阻火装置(11)、第一过滤装置(12)和废气冷却装置(13),所述废气冷却装置(13)的废气出口通过第一废气排放管(103)与吸附装置(14)的吸附进气口连接,且在第一废气排放管(103)上安装有第八阀门(48),所述吸附装置(14)的吸附出气口通过第一废气支管(104)和第二废气支管(105)分别与蒸汽冷却器(15)的进气口和废气净化装置(16)的进气口连接,且在第一废气支管(104)上安装有第九阀门(49),在第二废气支管(105)上安装有第十阀门(50),所述蒸汽冷却器(15)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脱附气支管(106)与吸附装置(14)的脱附进气口连接,且在第一脱附气支管(106)上安装有第十一阀门(51),所述吸附装置(14)的脱附出气口通过第二脱附气支管(107)与气体输送管(003)的进气端连接,且在第二脱附气支管(107)上安装有第十二阀门(52),所述第二类工业蒸汽用户(02)的废气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二水封阻火装置(21)和第二过滤装置(22),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2)的废气出口通过第二废气排放管(202)与气体输送管(003)的进气端连接,且在第二废气排放管(202)上安装有第十四阀门(54),所述第三类工业蒸汽用户(03)的废气出口依次连接有喷淋装置(31)和第三过滤装置(32),所述第三过滤装置(32)的废气出口与第二气体掺混装置(33)的废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掺混装置(33)的空气进口连接有新鲜空气管(302),且在新鲜空气管(302)上安装有第十六阀门(56),所述第二气体掺混装置(33)的混合气出口通过混合气输送管(303)与蓄热氧化装置(35)的进气口连接,且在混合气输送管(303)上安装有引风机(34),所述蓄热氧化装置(35)的高温烟气出口依次连接有高压蒸汽发生器(36)和给水预热器(37),所述烟囱(38)通过第二低温烟气管(305)同时与蓄热氧化装置(35)的低温烟气出口和给水预热器(37)的烟气出口连接,且在第二低温烟气管(305)上安装有第十八阀门(58),所述给水预热器(37)的给水进口连接有高压给水管(306),且在高压给水管(306)上安装有第十九阀门(59),所述给水预热器(37)的高温水出口与高压蒸汽发生器(3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高压蒸汽发生器(36)的高压蒸汽出口通过第一高压蒸汽支管(307)和第二高压蒸汽支管(308)分别与压力匹配器(39)的高压进汽口和第四类工业蒸汽用户(04)的蒸汽进口连接,且在第一高压蒸汽支管(307)上安装有第二十阀门(60),在第二高压蒸汽支管(308)上安装有第二十一阀门(61),所述压力匹配器(39)的中压出汽口与第三类工业蒸汽用户(03)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气体输送管(003)的出气端与第一气体掺混装置(7)的废气进口连接,且在第一气体掺混装置(7)的废气进口安装有第二阀门(42),所述第一气体掺混装置(7)的空气进口连接有高温空气管(001),且在高温空气管(00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41)和干式阻火装置(8),所述第一气体掺混装置(7)的混合气出口与电站锅炉(1)的进气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49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