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电路及电子标签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33343.6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许芙玱;赵茂林;杨刚;苏剑锋;朱庆霞;周方毅;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H02J7/00;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李艳霞 |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电路 电子标签 | ||
1.一种充电电路,应用于一电子标签中,所述电子标签包括标签系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并行电路及电池,所述并行电路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并行电路用以从一外部电源获取电流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并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并行电路还用以当未从外部电源获取电流时,从所述电池获取电流,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转换器,所述电压转换器电连接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所述并行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充电芯片,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充电芯片的一端均电性连接至一电源适配模块;
所述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器,以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所述电池电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电路通过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器之间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第一支路,通过连接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器之间的充电芯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构成第二支路;
其中,所述并行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从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电源适配模块获取所述外部电源的电流,并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传递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且通过所述第二支路的充电芯片为所述电池充电;
当所述并行电路未从所述外部电源获取电流时,所述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电池提供电流,并通过所述第二支路上的所述第二二极管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向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
4.如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芯片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所述电池充满电后,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以提供反向漏电流持续给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通过所述电阻释放电流。
5.一种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充电电路以及标签系统模块,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并行电路及电池,所述并行电路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并行电路用以从一外部电源获取电流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并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并行电路还用以当未从外部电源获取电流时,从所述电池获取电流,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
6.如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转换器,所述电压转换器电连接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所述并行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充电芯片,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充电芯片的一端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模块;
所述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电性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器,以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所述电池电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电路通过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器之间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第一支路,通过连接于所述电源适配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器之间的充电芯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构成第二支路;
其中,所述并行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从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电源适配模块获取所述外部电源的电流,并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器传递至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以为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且通过所述第二支路的充电芯片为所述电池充电;
当所述并行电路未从所述外部电源获取电流时,所述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电池提供电流,并通过所述第二支路上的所述第二二极管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向所述标签系统模块供电。
8.如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所述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芯片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所述电池充满电后,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以提供反向漏电流持续给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通过所述电阻释放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33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