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3324.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2 | 分类号: | G01V3/02;H04R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在位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包含耳机座的电子设备,其中,耳机座包括DET管脚、LEFT管脚、MIC管脚、第一电阻;MIC管脚的第一端与供电电压的负极连通,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电压的正极连通,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座时,通过耳机插头上的MIC接触段或GND接触段与MIC管脚的第二端连通;该方法包括:在确定DET管脚与LEFT管脚连通后,获取目标电压值,目标电压值为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在目标电压值不包含于预设电压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不在位;或者,在目标电压值包含于预设电压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在位。从而减少终端误判耳机在位使得终端出现音频功能异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有线耳机面世以来,就凭借着其连接稳定性好、音质佳等优点,深得用户青睐。
一般地,终端在确定耳机座中的左声道管脚和检测信号管脚连通后,则确定耳机在位,将音频切换到耳机通路。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会发生异物进入耳机座的现象。若该异物为可导电物质,则会使得耳机座中的左声道管脚和检测信号管脚连通,从而导致终端误判耳机在位,将音频切换到耳机通路,导致终端出现通话或影音功能的使用异常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少终端误判耳机在位使得终端出现音频功能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耳机座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耳机座包括检测信号DET管脚、左声道LEFT管脚、麦克MIC管脚、第一电阻;所述MIC管脚的第一端与供电电压的负极连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电压的正极连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所述耳机座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上的目标接触段与所述MIC管脚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目标接触段为所述耳机插头上的麦克MIC接触段或接地GND接触段;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所述DET管脚与所述LEFT管脚连通后,获取目标电压值,所述目标电压值为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在所述目标电压值不包含于预设电压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不在位;或者,在所述目标电压值包含于所述预设电压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在位,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中的任一个电压值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MIC管脚的第二端连通。
可理解的,耳机座中MIC管脚的第一端与供电电压的负极连通,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电压的正极连通,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座,该MIC管脚的第二端与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同时与耳机插头中的目标接触段连通。也即当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座时,该MIC管脚、该第一电阻以及供电电压之间可以形成回路状态,当耳机插头未插入耳机座时,该MIC管脚、该第一电阻以及供电电压之间为开路状态。可理解的,上述开路状态下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与回路状态下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不相同。示例性的,上述开路状态下,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MIC管脚的第二端之间不连通(也可以理解为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MIC管脚的第二端之间的电路存在断点或断路),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等于供电电压的电压值。上述回路状态下,第一电阻为回路中的器件,供电电压在经过第一电阻后电压值减小,从而使得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小于供电电压的电压值。由此,可以通过判断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的电压值是否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确定耳机插头是否插入耳机座中。
一般地,通过确定耳机座中最里面的管脚已与耳机插头接触后(也即在确定DET管脚与LEFT管脚连通后),则确认耳机在位。但是,使得DET管脚和LEFT管脚连通的不仅可以是耳机插头的左声道LEFT接触段,也可以是除了耳机插头之外的其他可导电物质进入该耳机座中,导致该DET管脚和LEFT管脚连通,进而使得终端误判耳机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未经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3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