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2858.4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汤培;沈广勇;邵萌孟;孙蒙蒙;孟祥钦;柳艳敏;刘贤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76 | 分类号: | B01D71/76;B01D71/68;B01D6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丽婷 |
地址: | 07105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酸 复合 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1)使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溶液接触,并进行干燥;(2)使步骤(1)得到的多孔支撑层与具有磺酰氯和多元酰氯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并进行干燥;(3)对步骤(2)得到的多孔支撑层进行热处理,以便得到耐酸复合纳滤膜。该方法不仅工艺简单,还能够有效地解决聚磺酰胺纳滤膜功能层疏松及表面粗糙的问题,提高其脱盐性能和水通量,并保证其耐酸性,同时,制得的耐酸复合纳滤膜的性能稳定性也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滤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膜孔径为纳米级,对多价离子及分子量在200~1000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脱除作用,大多纳滤膜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这些表面电荷就赋予纳滤膜具有独特的分离优势。纳滤分离技术作为膜技术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由于纳滤膜自身的孔径及荷电性能比效独特,在现代化工生产中的效用与日俱增,在水处理、电子、化工、医药及食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强酸性待处理液在工业领域较为常见。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复合纳滤膜的表面功能层仍是基于1,3,5-苯三甲酰氯和哌嗪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哌嗪酰胺交联网状结构,pH的耐受范围一般为2~10。在处理强酸性料液时,尤其是长期处理过程会造成膜表面功能层中酰胺键发生质子化,致使酰胺键的水解断裂及膜微观结构劣化,导致膜的高度降解,机械强度大幅衰减,膜的分离性能下降,制约了聚哌嗪酰胺纳滤膜在酸性环境下的应用,而频繁的更换分离膜也会增加经济成本。因此,开发性能优异、分离性能良好的新型耐酸性纳滤膜对处理强酸性料液具有深远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目前对于提高耐酸稳定性的研究,主要从选择膜材料和膜表面改性两方面着手。膜材料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离膜的稳定性,即膜材料的选择是提高纳滤膜酸稳定性的首要方法。耐酸纳滤膜要求具有稳定的化学键,在酸性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抗水解性。由于苯环、醚键、砜基、杂环等具有较好的化学惰性,并且由这些化学键所构成的高分了常表现出很强的共轭效应,因而可做为耐酸膜的选材对象。此外,高分子链上必须带有一定的极性基团(化学键),以保证所制备的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及分离选择性。
聚磺酰胺类是一种类似于聚酰胺的高分材料,整个分子具有很强的共轭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磺酰胺键中的氧不易质子化,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因此可以使膜的耐酸性有所提高。目前制备耐酸型纳滤膜多用磺酰氯单体和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具有耐酸性能的纳滤膜,但由于聚磺酰胺的合成活性低于聚酰胺,制备的聚磺酰胺纳滤膜功能层疏松及表面粗糙,脱盐性能和水通量达不到聚哌嗪酰胺纳滤膜的水平;而若在多孔支撑层上通过杂环多元胺和多元萘酰氯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磺酰胺纳滤膜,虽然耐酸性能优越,但膜的截留率均不高为70-85%。此外,虽然采用多元胺水溶液和磺酰氯有机相溶液交替在多孔支撑层表面反复进行层层组装,并通过热处理制备纳滤膜,可以提高膜的脱盐性能和耐酸性能,并使粗糙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膜的通量均不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艺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聚磺酰胺纳滤膜功能层疏松及表面粗糙的问题,提高其脱盐性能和水通量的制备耐酸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耐酸复合纳滤膜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1)使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溶液接触,并进行干燥;
(2)使步骤(1)得到的多孔支撑层与具有磺酰氯和多元酰氯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并进行干燥;
(3)对步骤(2)得到的多孔支撑层进行热处理,以便得到耐酸复合纳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