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菇栽培过程中链孢霉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1480.6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呼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30;A01G18/40;A01G18/5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陈明星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过程 中链孢霉 防治 方法 | ||
1.一种平菇栽培过程中链孢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菌种;
选用纯度高、菌丝体浓白、菌种结实、菌袋没有积水、菌龄50天内,常温存放不超过20天,菌种袋壁出现少量米粒大菇蕾的三级种,并增大接种量;有条件的话,可选用液体菌种,它具有发菌快、成本低,可有效避免平菇发菌中“夜长梦多”的现象,大大降低链孢霉的污染;
步骤2:优化培养基;
所述的培养基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玉米芯42%、木屑42%、麦麸和米糠混合物12%、过磷酸钙1%、石膏1%、熟石灰2%,装袋前的pH值为7.0~7.5;
步骤3:培养基装袋后,对菌袋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4:菌袋降温彻底冷却后接种;
菌袋冷却48h后,在低于22℃温度下进行接种,温度超过27℃时,则在低于27℃的清晨接种;
步骤5: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二次污染;
接种前3h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处理,挑选好的菌种在接种室消毒之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菌种袋表面进行药浴消毒;接种时将菌种袋套环拔掉,用灼烧后的接种铲将料上表面0.5cm的菌种刨掉弃之不用;接种中发现菌种被污染,则立即将污染菌种袋口拧紧移出接种室外;每接完一袋菌种后,接种铲重新在火焰上灼烧一次,接种铲上接触菌种的部位灼烧时间≥20s后,冷却一段时间,防止接种铲过热烫死菌种,每次接种完毕后均应清理垃圾及料屑残渣;
所述接种铲包括杆体、以及连接在杆体两端的第一铲体和第二铲体,所述第一铲体的端部经过两次相对弯折后形成铲面,并在铲面的两侧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沿着铲面远端的铲刃处向杆体方向延伸形成斜薄片结构,所述第二铲体的远端处向内弯折形成接种勺;
所述第一铲体和第二铲体均通过卡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杆体的两端,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铲体近端面或第二铲体近端面处内凹的安装槽,并在第一铲体近端或第二铲体近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缺口,两个相互对称的缺口与安装槽连通,所述缺口处设置有与第一铲体外壁或第二铲体外壁连接的倒刺,所述倒刺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环,每个连接环均活动连接一个压缩弹簧,两个相互对称的压缩弹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于套筒和限位套,所述套筒固定于安装槽的内端面处的中心位置,所述限位套通过多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板与安装槽内侧壁连接,所述杆体的两端面均设置有内凹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沿着开口向内部形成斜面,且在固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槽,所述倒刺在第一铲体或第二铲体近端卡接于固定槽内时被固定在卡槽内,所述固定槽内端面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端部外壁设置有橡胶圈;
步骤6:发菌菇棚内环境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菇栽培过程中链孢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端部截面为六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的每个面均为磨砂面,并在杆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两端均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上设置有多个橡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菇栽培过程中链孢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保持平菇发菌菇棚内外清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状况,晴天且周围没有大的污染源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保持通风状态下的发菌棚内开放式接种;当出现链孢霉污染的平菇菌棒时,及时移出发菌菇棚,移出棚室时,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孢子扩散,并把感染链孢霉的菌棒集中在避光、冷凉、开放、远离发菌菇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部分菌棒平菇菌丝会压制链孢霉菌丝长满菌袋,然后将其用杀菌剂溶液浸袋消毒后,移入出菇棚出菇,减少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4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