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0937.1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新;洪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籼稻 品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采用成熟种子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低来区分粳稻和籼稻品种。具体以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作为参照值,待测品种种子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高于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1%以上的,判断为籼稻品种,低于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1%以下的,判断为粳稻品种。本发明首次提出用成熟种子饱和甘油三酯来区分粳籼稻品种,对研究水稻分类、进化和基因功能研究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同时为水稻杂志优势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鉴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尤其涉及到用种子饱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低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50%以上人口的主食作物。目前的栽培稻分为亚洲和非洲栽培稻两种,以亚洲栽培稻为主。亚洲栽培稻来源于同一个祖先野生稻(O.rufipogon),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双重作用下,分化成两个主要的遗传分化类群,也称亚种,即粳稻(O.sativa subsp.japonica)和籼稻(O.sativa subsp.indica)。典型的粳稻和籼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一般来说,粳稻品种适合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的冷凉地区种植,而籼稻品种适合在低纬度或者低海拔的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种植。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粳稻和籼稻在形态(例如叶片和种壳上毛的长度及分布和种子的长宽比)、生理生化特性(例如耐寒耐热性、酚反应)及品质方面(例如米质粘性)都存在显著地差异。正因为两个亚种存在显著的表型和遗传差异,利用两者之间的强大的杂种优势,对杂交水稻育种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鉴别粳稻和籼稻的传统方法是“程式指数法”:包括稃毛的长度及在种壳的分布情况、酚反应后种子的颜色变化、叶毛的分布、种壳的颜色、穗节的长短和种子的长宽比。近年出现的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主要应用分子标记同工酶进行粳籼稻的鉴别。例如:申请号为200810056529.X和200910077797.4公开了采用单个引物进行鉴别的方法,申请号为200810037114.8则公开了利用34对Indel标记区分粳稻籼稻的方法。随着代谢组学的逐步发展,种子代谢物含量被用来区分粳籼稻品种。例如,申请号为200910199002.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利用糙米棉籽糖含量来区分粳籼稻品种的方法。申请号为201310419783.2的发明专利则公开了利用成熟种子中天冬酰胺和丙氨酸含量的比值进行粳籼稻品种区分的方法。
但是,至今为止,未曾有人发现粳稻籼稻成熟种子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利用这个特性进行来粳籼稻品种的区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其利用成熟种子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来有效区分粳籼稻品种,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捷高效。
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粳稻成熟种子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籼稻成熟种子中的含量,可以以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作为一个临界点,来鉴别粳籼稻品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鉴别粳籼稻品种的方法,采用成熟种子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低来区分粳稻和籼稻品种。
优选地,以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作为参照值,待测品种种子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高于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1%以上的,判断为籼稻品种,低于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脂含量1%以下的,判断为粳稻品种。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是水稻品种一个骨干亲本,在杂交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属于典型的籼稻品种,其种子可以从种子公司购得。
优选地,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检测籼型常规水稻品种IR64中饱和甘油三酯含量,将其设为参照值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