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0172.1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柯俊沐;陈登龙;郭振雄;吴健健;陈明鹏;刘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J5/08 | 分类号: | C08J5/08;C08L23/12;C08L51/06;C08L51/04;C08L51/00;C08K9/00;C08K7/14;B29B9/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渍 度长玻纤 增强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聚丙烯树脂43.2~63.2份、玻璃纤维30~50份,相容剂1~10份、增韧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2~2份。所述的玻璃纤维在线经过玻纤加热预分散装置和冷却装置后,再通过丝绸摩擦起电,最后过静电发生装置直接进入浸渍槽进行生产。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实现了每根玻纤都有聚丙烯树脂包裹,保护玻纤在粒料塑化过程中不受破坏,从而保留玻纤在制品中的长度,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性能上有较大幅度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树脂是一种应用领域极广的通用塑料,是目前所有塑料中密度最小的品种之一,具有成型性好、耐化学性好等优点,但聚丙烯树脂收缩率大,难以满足对尺寸要求较高的制件要求,同时其机械性能相对工程塑料有所差距,无法作为结构件使用。玻璃纤维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等多种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械、建筑材料、体育器材、飞机汽车等领域。经过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材料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大幅度提升,能够满足替代工程塑料作为结构件使用的要求。目前市场上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制备过程中,采用数根带加热功能的预分散辊组成,通过调整玻纤的接触角度,来调整预张紧力改变玻纤的分散宽度,仅此而已。然而,这种机械展宽的方式,聚丙烯浸润效果不尽人意。在注塑成零件时频繁出现表面玻璃纤维团聚的缺陷,严重影响成品表观,难以作为直接外露件材料使用。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就是从市场出发,为了解决一些直接外露产品要求材料有较高力学性能,又要求表观不出现缺陷而研发的一种优质材料。
中国专利CN201710528906公布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气味低浮纤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优点在于按大众气味检测标准测得的气味由常规的4.0级降低到3.5级,且肉眼可观察表面浮纤明显改善。中国专利CN201610207016公布了一种高光洁长玻纤阻燃增韧聚丙烯共混材料,其适用于对产品结构和外观、成本及加工性有较高要求的中高端家具用品上。中国专利CN201110008670公布了一种高抗冲、低浮纤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其优点在于其制备的聚丙烯材料表面光泽高、浮纤现象少、耐跌落性好。但是上述专利均主要是通过抗浮纤剂降低模具表面与熔体间相互作用力尽可能降低零件表面浮纤现象,并没有提升材料中玻璃纤维的浸渍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零件表面出现玻璃纤维团聚缺陷。
中国专利CN202011594023.1公布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汽车内饰用低团聚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假捻装置对连续玻璃纤维束增加假捻,使玻璃纤维束中的玻璃纤维单丝完全分散开,玻璃纤维束中的单丝能够获得更完全的浸渍,有效降低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团聚现象,能够更好满足汽车内饰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作为外露件时的外观要求。该发明采用假捻装置使玻纤完全分散开。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材料中玻璃纤维的浸渍度,从根本上解决零件表面出现玻璃纤维团聚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团聚缺陷极少、可在线连续化生产的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前后每个步骤紧密关联,均影响着浸润度,其关键技术在于使玻纤带静电,使玻纤相互排斥而达到玻纤完全分散开。
根据玻璃棒在丝绸上摩擦起电的原理,连续玻璃纤维通过玻纤加热预分散装置和冷却装置后,再通过丝绸摩擦起电,最后过静电发生装置。通过加热预分散装置,玻纤被干燥利于带电,同时预分散装置使玻纤第一次初步铺展,通过丝绸摩擦时接触面增大,更有利于带电。冷却装置使玻纤冷却防止烫伤丝绸,同时冷却装置采用鼓风装置,气流使玻纤进一步分散。丝绸摩擦和静电发生装置使每个玻璃纤维带上静电,受静电的作用,使每根玻璃纤维相互排斥,玻璃纤维束将会变得蓬松,从而更进一步增加玻璃纤维束分散宽度;静电发生装置的第二部分对玻纤加热,保持玻纤有一定温度进入浸渍槽,防止冷玻纤遇上熔体,骤冷降低熔体流动性,不利于玻纤的浸润。通过以上装置,使聚丙烯熔融体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实现每根玻纤都有聚丙烯树脂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未经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1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