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温度保险丝的温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9432.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6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花蕾;花国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14;G01K1/12;H01H85/05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保险丝 温度传感器 | ||
公开了一种带温度保险丝的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薄膜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顶起块以及带接地端的固定环,其中顶起块面向金属外壳内壁的一侧贴有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紧贴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在所述固定环、所述金属外壳以及所述顶起块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所述薄膜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紧贴薄膜,再紧贴金属外壳内壁一侧,所述温度保险丝也紧贴金属外壳内侧,而金属外壳沿其外壁在带接地端的固定环圆环外径下端向内凹陷,使金属外壳内壁凸起,来卡住带接地端的固定环,不使其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温度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温度保险丝的一体化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器具中,由于安规的要求,一般采用温度保险丝与NTC温度传感器双重控制方式来保证安全使用电器的目的。当NTC温度传感器精确控温的时候,温度保险丝只是起预防作用。当NTC温度传感器失效的时候,温度保险丝才会强制断电,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目前市面上一种是电热器具中温度保险丝和NTC温度传感器是分开的,需要在电热器具中分别安装上温度保险丝和环氧树脂灌封的NTC温度传感器,或者是电热器具中温度保险丝和NTC温度传感器两者非常松散的放在一起,这两种形式的NTC温度传感器测温速度非常缓慢的,根本达不到快速反应锅内温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温度保险丝的温度传感器,它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反应速度极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带温度保险丝的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薄膜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顶起块以及带接地端的固定环,其中顶起块面向金属外壳内壁的一侧贴有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紧贴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在所述固定环、所述金属外壳以及所述顶起块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所述薄膜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紧贴薄膜,再紧贴金属外壳内壁一侧,所述温度保险丝也紧贴金属外壳内侧,而金属外壳沿其外壁在带接地端的固定环圆环外径下端向内有凹陷,使金属外壳内壁凸起,来卡住带接地端的固定环,不使其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薄膜温度传感器包括:至少一层薄膜、绝缘材料层以及热敏电阻,其中,所述至少一层薄膜和所述绝缘材料层覆盖住热敏电阻头部以及引脚,所述薄膜贴金属外壳内壁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材料层具体为薄膜、硅胶、云母片以及塑料层之一,其中,薄膜的厚度不大于1毫米。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带接地端的固定环的外缘与金属外壳圆锥面的内壁紧配合,带接地端的固定环抵住顶起块的一侧,使得顶起块另一侧的薄膜温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温度保险丝都贴紧金属外壳圆锥体感温平面的内壁,再从金属外壳沿外壁在固定环外缘的下端向内冲压出至少三个凹陷,使金属外壳的圆柱面内壁凸起,卡住带接地端的固定环外缘。
根据一些实施例,面向金属外壳圆锥体感温平面的内壁一侧贴有薄膜温度传感器,顶起块具有槽口或内孔,将温度传感器引脚引出。
根据一些实施例,温度保险丝的引脚连有导线,连接处及引脚分别有绝缘套管绝缘,导线从顶起块的另一侧空间向外引出。
根据一些实施例,金属外壳顶部是封闭的,呈圆柱体、或圆锥体或多个组合,金属外壳表面作氧化处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A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顶起块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