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带张紧调节机构及转向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9181.9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姜廷龙;侯慧贤;常秀岩;高尚;白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2 | 分类号: | F16H7/02;F16H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带 调节 机构 转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带张紧调节机构及转向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皮带张紧调节机构,包括助力电机、固定壳体和从动轮,助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助力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上设有通孔;固定壳体上设有螺栓销、第一螺纹孔、第一小长圆弧形孔和第二小长圆弧形孔,螺栓销插设于通孔及第一螺纹孔内,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分别穿设于第一小长圆弧形孔与第二小长圆弧形孔中,用于将助力电机与固定壳体固定或解锁;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连接。利用螺栓销插设于通孔及第一螺纹孔内,使助力电机能绕螺栓销旋转,调节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转向器,通过应用上述皮带张紧调节机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张紧调节机构及转向器。
背景技术
转向器在装配时,需要调节皮带的张紧力,而现有的转向器中,皮带张紧力调节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导致转向器装配效率低下,增加了成本。同时电机固定不够牢固,噪音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张紧调节机构,易于调节皮带张紧力,节省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通过应用上述皮带张紧调节机构,节省了转向器的装配时间,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皮带张紧调节机构,包括:
助力电机,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助力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助力电机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一通孔;
固定壳体,其上设有螺栓销、第一螺纹孔、第一小长圆弧形孔和第二小长圆弧形孔,所述螺栓销插设于所述通孔及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以使所述助力电机能绕所述螺栓销相对所述固定壳体旋转,所述第一小长圆弧形孔与所述第二小长圆弧形孔的中心线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小长圆弧形孔中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小长圆弧形孔中穿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助力电机与所述固定壳体固定或解锁;
从动轮,通过皮带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螺栓销上段设有外螺纹,下段为光轴,所述螺栓销通过所述外螺纹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所述光轴插设于所述通孔内。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光轴的外径相等。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电机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小长圆弧形孔及第二小长圆弧形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小长圆弧形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小长圆弧形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孔内。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电机平台,所述电机壳体抵接于所述电机平台上。
作为皮带张紧调节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皮带张紧调节机构还包括:
螺母总成,与所述从动轮连接,以在所述从动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运动;
滚珠丝杠,能在所述螺母总成的驱动下沿所述滚珠丝杠轴线进行平移运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皮带张紧调节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91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