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28144.6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0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子钧 |
| 主分类号: | B22F12/10 | 分类号: | B22F12/10;B33Y30/00;B33Y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金属材料 熔炼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包括炉体外壳,炉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炉体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顶架,安装顶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驱动器输出轴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旋转加工机构,炉体外壳内部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触压加工组件,炉体外壳的外部表面且位于触压加工组件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熔炼组件,炉体外壳的内部且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载筛板,炉体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熔融收纳槽,熔融收纳槽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料管口,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达到了将熔融金属材料内部的气泡挤压排出,降低增材制造产物内空气含量,间接提高增材制造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是指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的科学技术体系。基于不同的分类原则和理解方式,增材制造技术还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制造、3D打印等多种称谓,其内涵仍在不断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里所说的“增材制造”与“快速成形”、“快速制造”意义相同。
目前增材制造的熔炼炉直接对块状金属进行熔融,金属块的受热面积小,对于软性金属材料的熔炼效率低,并且金属块内的杂质不易剔除,对增材制造的质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解决了目前增材制造的熔炼炉直接对块状金属进行熔融,金属块的受热面积小,对于软性金属材料的熔炼效率低,并且金属块内的杂质不易剔除,对增材制造的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熔炼炉,包括炉体外壳,所述炉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炉体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顶架,所述安装顶架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延伸至炉体外壳的内部,所述驱动器输出轴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旋转加工机构,所述炉体外壳内部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触压加工组件,所述炉体外壳的外部表面且位于触压加工组件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熔炼组件,所述炉体外壳的内部且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承载筛板,所述驱动器输出轴的底端延伸至承载筛板的下方,所述炉体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熔融收纳槽,所述熔融收纳槽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料管口。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输出轴的底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四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搅拌压缩轮,所述排料管口外侧的四周均匀固定连通有排气管。将熔融金属材料内部的气泡挤压排出,降低增材制造产物内空气含量,间接提高增材制造生产质量。
优选的,所述旋转加工机构包括传导叶片,所述传导叶片的内侧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导叶片靠近外侧的部位设置有防护收纳槽,所述防护收纳槽靠近外侧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料筛板,所述刮料筛板与防护收纳槽对应设置。将大块的为熔融的金属向外侧传导,对金属块定向传导加工,进一步提高金属熔炼效率。
优选的,所述调节轴外部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增阻翻转槽,所述调节轴外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碾压贴合块。可将金属块逐渐碾压展平,增加金属的受热面积,提高金属材料的熔炼效率。
优选的,所述触压加工组件包括压扁熔炼块,所述压扁熔炼块的内侧与炉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压扁熔炼块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活动内槽,所述活动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顶块。触压加工组件采用弧面结构,从而金属块的挤压强度逐渐增大,保证金属材料压缩成片的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子钧,未经刘子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