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种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7798.7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都有真;金侈植;李秀镛;柳承勋;V·V·迪威;C·D·麦克拉伦;邹云龙;徐美兰;D·Y·科克科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杜邦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1L51/50;H01L51/54;C07D307/77;C07D307/91;C07D491/06;C07D493/06;C07D333/50;C07D409/10;C07C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鑫;陈哲锋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种 发光 材料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包含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多种发光材料、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一种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包含根据本公开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或化合物的特定组合作为主体材料和/或掺杂剂材料,可以提供一种与常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相比具有改善的驱动电压、发光效率和/或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种发光材料、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一种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是自发光显示装置,其具有的优点在于它提供更宽的视角、更大的对比率和更快的响应时间。第一件有机EL装置是由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Kodak)于1987年通过使用芳香族二胺小分子和铝络合物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开发的(参见Appl.Phys.Lett.[应用物理学快报]51,913,1987)。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LED)通过向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施加电力而将电能转换为光,并且通常包括阳极、阴极和在这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OLED的有机层可以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辅助层、发光辅助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缓冲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用于有机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辅助材料、发光辅助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发光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剂材料)、电子缓冲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在OLED中,通过施加电压,来自阳极的空穴和来自阴极的电子被注入发光层中,并且通过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产生具有高能量的激子。有机发光化合物通过该能量移动到激发态并且使用有机发光化合物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的能量发射光。
最近,随着显示器变得大型化,需要能够呈现更精致和鲜艳颜色的发光材料。特别地,就蓝色发光材料来说,使用如ADN和DPVBi等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并且使用如基于芳香胺的化合物、铜酞菁化合物、基于咔唑的衍生物、基于二萘嵌苯的衍生物、基于香豆素的衍生物、基于芘的衍生物等材料作为掺杂剂材料,但是很难获得具有高颜色纯度的深蓝色,并且随着波长变短,发光寿命变短。
因此,为了实现全色显示,需要开发具有长寿命的深蓝色发光材料以及开发具有与蓝色发光材料匹配的能级的其他有机材料。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10294663 A(2019年10月1日发布)和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9-0094038 A(2019年8月12日公布)公开了蒽衍生物化合物。然而,仍然需要为了改善OLED的性能进行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能够提供具有改善的发光效率和/或较长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新结构。本公开的还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包含特定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的特定组合作为主体材料和/或掺杂剂材料来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驱动电压、发光效率和/或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的结果,本发明诸位发明人发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使用由下式1或1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来实现。此外,本发明的诸位发明人发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包含至少一种由下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至少一种由下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的多种发光材料来实现。
在式1中,
T表示O、S、或CR9R10;
环A和环B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至30元)杂芳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杜邦电子公司,未经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杜邦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7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