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机集群的多时空分层综合调频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6196.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阳同光;陈长青;黎灿兵;李文芳;蔡振华;黄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H02J3/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徐邵华 |
地址: | 41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机 集群 多时 分层 综合 调频 控制系统 | ||
1.一种基于风机集群的多时空分层综合调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场站层、集群控制层、风机调频功率分配层;针对每一层均进行优化设计;
S1、场站层
火电机组用于惯量响应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储存在其转子中的旋转动能EK,可表示为:
通常惯性时间常数H被用来表示火电机组惯量的大小,其可以表示:
式中:SN为发电机的额定容量;
类比式(2)可得到风电场虚拟惯量HW:
式中:n为风电场中风机数量;△Eopi为第i台风机旋转动能,SW-N为风电场总额定容量;其中,
式中:△Eop为风机转子侧总功率,PA为调频前功率跟踪点功率;Pe(t)为输出电磁功率,Pw(t)为输入机械功率;△Ek为转子总释放动能,J为机组总转动惯量,△Eloss为转速降低导致的转子额外损失的风能;ton和toff分别为调频起始和惯量退出时刻;
将式(4)-(6)代入(3)可得风电场惯量常数与转速ω的关系式如下:
1)根据风电场实际所处风速,先将风机按照风速聚类到同一组,且同一组中风机分配相同控制变量;同时为保证风机不会因为转速过低而导致切机事故,风机转子转速最低值保持在0.7pu以上;将风速7m/s以上的风机按每间隔1m/s分为一组;
2)均匀分配不同风速阶段的风机数量,通过改变风电场尾流效应实现在不同风速下风机数量的均匀控制;
3)当检测到系统频率发生波动时,高、低风速机组保持MPPT运行模式,中风速区域风机迅速响应,提供惯量响应;当惯量响应判别环节检测到中风速风机,|△ω|4*10-7或df/dt=0时,惯量环节结束,中风速风机退出调频系统,进入转速恢复阶段,系统进入一次调频阶段;此时,高风速机组进入调频模式,通过浆距角调节,提供中风速风机退出时所需功率和一次调频功率;若风电场中,高风速风机数量不足时,该部分功率由火电机组提供;
S2.集群控制层
根据尾流效应原理,假设r0为风机叶片旋转区域半径,x为上游风机与下游风机沿风方向的纵向距离,d为横向距离,A0为风机叶片旋转区域,即风速影响区域;As为遮挡区域,即上游风机对下游风机影响的有效区域;半径ri为尾流膨胀效应半径;根据式(8)可知,随着尾流膨胀效应角度α和或纵向距离的增大,ri将增大,影响面积增大;
ri=r0+x*tanα,(0°≤α≤45°) (8);
考虑尾流效应的第j个下游区域风速为:
其中,
式中:CTi是第i台风机的风能利用系数,由叶尖速比λ和浆距角β决定;其受上游风机工作状态影响;
选择风机工作状态作为集群聚类指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集群;
S3.风机调频功率分配层
以火电机组作为稳定、持久有功增发电源,以风电场作为快速、暂态辅助有功增发电源;风电场调频有功增发量为:
此时,风电场输出功率为:
Pwind=ΔPwind+Pwind-0 (17);
式中:Pwind_0为风电场稳态时的输出功率,△Pwind_max为风电场最大增发功率,△Pt为火电机组增发后系统缺额功率;
风机捕获的机械功率Pm表示为:
Pm=0.5ρπCP(λ,β)R2v3 (18);
式中:ρ为空气密度;R为风轮半径;λ为叶尖速比;β为风机桨距角;CP(λ,β)为风能利用系数;
式中:ω为风电机组转速;n为齿轮箱变比;
现阶段风机主要采用减载模式来提供调频功率,当风机在不同风速下以减载系数d%运行,则风机所提供的调频功率为:
根据式(20)可知:单机调频输出功率与所处风速有关,为简化计算,对于各集群内的单机进行平均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城市学院,未经湖南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1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