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Cr的单原子流体增强二氧化碳解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6135.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3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余云松;张景峰;周晨阳;王佳锋;张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J1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r 原子 流体 增强 二氧化碳 解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Cr的单原子流体增强二氧化碳解吸的方法,将工业烟气通入到盛有含Cr的单原子流体的吸收室中,烟气中的CO2被吸收,N2被释放出去;然后将吸收烟气后的溶液通入到反应器中,在电能、热能以及化学能的作用下,进行CO2的解吸。最后解吸后的溶液通入吸收室中进行CO2的吸收,形成一个循环。单原子流体中含Cr原子,强化了单原子流体的热电效应,强热电效应能够增强CO2解吸,可大幅度降低解吸温度,进而降低能耗。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Cr的单原子流体增强CO2解吸的方法可高效低能耗捕集CO2,对于工业上大规模捕集CO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Cr的单原子流体增强二氧化碳解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了大量的CO2,增加了大气中的CO2浓度水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捕集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非常有效。捕集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基于化学溶剂的吸收法是实现工业CO2捕集最有前景的方法。然而,传统的基于胺的CO2捕获系统存在高温解吸CO2问题,这导致了高能耗。因此,研究新的CO2吸收溶剂,降低CO2捕集的能耗和成本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化学吸收法捕集CO2的最新研究包括以下几种:
(1)烷醇胺水溶液(如MEA)是从点源(如电厂烟气)化学吸附二氧化碳最成熟的技术。这些烷醇胺具有快速的二氧化碳吸收动力学,在低分压下形成氨基甲酸酯。(JINKYUIM,SUNG YUN HONG,YOUNGEUN CHEON,et al.Steric hindrance-induced zwitterioniccarbonates from alkanolamines and CO2:highly efficient CO2 absorbents[J].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EES,2011,4(10):4284-4289.)但烷醇胺水溶液再生温度高(120℃)、溶剂蒸发损失大,难以在工业中大规模推广使用。
(2)硅氧基乙胺是一种氨基硅溶剂,通过标准的氨基甲酸酯机制,可逆地结合二氧化碳形成离子液体。硅氧基乙醇胺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捕获能力和较低的再生温度。(Blasucci Vittoria,Dilek Cerag,Huttenhower Hillary,John Ejae,Llopis-MestreVeronica,Pollet Pamela,Eckert Charles A,Liotta Charles L.One-component,switchable ionic liquids derived from siloxylated amines.[J].Chemicalcommunications(Cambridge,England),2009(1).)但硅氧基乙醇胺的Si-O键不稳定,易发生水解,缺乏化学耐久性。
(3)多孔离子液体可用于低压下可逆捕获大量二氧化碳,这种离子液体通过利用羧酸膦盐进行化学吸收二氧化碳。多孔离子液体具有不挥发、热稳定好、无腐蚀性等优点。(Costa Gomes Margarida,Avila Jocasta,Lepre Luiz Fernando,Santini Catherine,Tiano Martin,DenisQuanquin Sandrine,Chung Szeto Kai,Padua Agilio.New high-performance porous ionic liquids for low pressure CO2 capture.[J].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 ed.in English),2021.)但多孔离子液体价格昂贵,对于工程应用来说成本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