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4940.2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4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贺极苍;褚仁远;贺吉军;褚刈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踏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靳魁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晶状体 变形 近视 仿生 眼球 教具 | ||
本发明属于教育演示用具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内眼球下壳、内眼球上壳和成像组件;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顶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外眼球下壳;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外眼球上壳;所述内眼球上壳设在外眼球上壳内;所述内眼球下壳设在外眼球下壳内;通过设置上壳体、下壳体、外眼球上壳、外眼球下壳、内眼球上壳、内眼球下壳、光屏和镜片,依靠上述零件互相进行配合,以此可以在光屏上模拟出近视的成像状态,从而可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近视后视网膜的成像画面,因此丰富了护眼宣传的体验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育演示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
背景技术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其被称为近视眼。
近视被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造成的,长时间不健康的用眼会导致晶状体发生变形,当晶状体变厚时,焦点就会位于视网膜前侧,通常该状况被称为近视,当晶状体变薄时,焦点就会位于视网膜后侧,该状况被称为远视,目前学校会经常为学生开展护眼宣传,但是现有的宣传方式普遍采用PPT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没有进行演示用教具,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到近视的成像状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宣传方式普遍采用PPT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没有进行演示用教具,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到近视的成像状态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拟晶状体变形近视用仿生眼球教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内眼球下壳、内眼球上壳和成像组件;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顶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外眼球下壳;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外眼球上壳;所述内眼球上壳设在外眼球上壳内;所述内眼球下壳设在外眼球下壳内;所述外眼球下壳和外眼球上壳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内眼球下壳和内眼球上壳的前侧与第一环形卡槽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环形卡槽和成像孔;所述成像孔设在第二环形卡槽靠近第一环形卡槽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卡槽的剖面呈阶梯状;所述成像组件设在内眼球下壳远离第一环形卡槽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卡槽远离成像孔的一侧设置有光源,以此进行模拟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视力的变化,从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近视的成像情况,进而可以有利于进行预防近视的宣传。
优选的,所述成像组件包括镜片和光屏;一组所述镜片设在下壳体内部;一组所述镜片的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内眼球上壳和内眼球下壳远离第一环形卡槽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光屏滑动连接在固定卡槽内,通过更换不同的镜片,以此进行调整焦点的位置,从而模拟出晶状体变形而产生的视力的变化,以此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近视成像情况。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内部与下固定盒对应位置处固接有上固定盒;所述镜片设在上固定盒和下固定盒内部;所述下固定盒的尺寸与镜片尺寸相适配,以此进行固定镜片,从而可以避免运输时,镜片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发生损坏,同时减少镜片的丢失情况。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顶侧固接有第一磁块;所述上壳体底侧与第一磁块对应位置处固接有第二磁块,以此进行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该设置可以便于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可以便于宣传时学生自行进行使用该装置。
优选的,所述外眼球下壳和内眼球下壳顶侧均固接有一组定位柱;所述外眼球上壳和内眼球上壳的底侧与定位柱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通过该设置可以简易的固定外眼球上壳、内眼球上壳、外眼球下壳和内眼球下壳,从而便于进行拆卸和安装镜片,同时提高固定时的精准度,减少缝隙。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固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上壳体内固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下固定盒与第一固定架固接;所述上固定盒与第二固定架固接,以此进行固定住外眼球上壳和外眼球下壳,同时也可以进行增强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强度,使其不易发生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踏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踏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4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