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4840.X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军;汪晓玲;俞良;齐彦杰;杨夫舜;岳伟;任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00 | 分类号: | C03C1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等 超薄 柔性 盖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非弯折区进行遮挡;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弯折区进行涂布;去非弯折区遮挡;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进行整体涂布;该方法可保证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涂布的均匀性;本发明在涂布时使用在固化后可形成柔性膜的涂布液,在保证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弯折性的同时提高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单屏手机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智能手机将向双屏或多屏发展,其可以通过折叠或卷曲的方式节省更大的空间、携带更方便、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由此柔性屏手机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的主攻方向,柔性屏手机的出现将成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对手机盖板的使用有着至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手机盖板有足够的柔性,能够达到任意方向的折叠或卷曲,且在长时间弯折后不会出现折痕,从而保证手机有最好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手机盖板具有超高的强度,能够承受外界的强冲击,从而不会导致柔性显示装置受损。
通常利用玻璃与柔性塑料的贴合产品作为折叠显示盖板,然而,为了满足盖板超高的硬度要求,柔性塑料需要达到一定的厚度,但当厚度较大时,盖板的弯折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由此,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被提出,其主要由弯折区和较弯折区稍厚的非弯折区组成,弯折区板厚小于100um,以保证盖板具有优异的弯折性能,非弯折区板厚范围为100-200um,以保证盖板具有超高的强度。
但由于玻璃本身的脆性因素,其破碎后易粉碎溅射,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会在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表面涂布柔性的有机材料,以降低盖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危害性,在保证弯折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盖板的强度,加大盖板的使用范围。
但是由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厚度不一样,进行整体涂布的话会导致涂布的不均匀进而影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保证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涂布的均匀性;本发明在涂布时使用在固化后可形成柔性膜的涂布液,在保证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弯折性的同时提高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强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非弯折区进行遮挡;
(2)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的弯折区进行涂布;
(3)去除非弯折区遮挡;
(4)对于不等厚超薄柔性盖板进行整体涂布。
步骤(1)中,所述非弯折区遮挡方式为用单面带粘性的薄膜贴服在非弯折区或在非弯折区涂布光阻剂。
所述薄膜、光阻剂的厚度均为1~50μm。
步骤(2)中,所述涂布的方法为使用刮刀、线棒或点胶涂布;涂布至与遮挡后的非弯折区的表面齐平。
利用刮刀或线棒涂布时,涂布方向与弯折区方向垂直,涂布起始位置和涂布结束位置距不等厚玻璃边缘至少3cm远;利用点胶涂布时,点胶针头设置于弯折区的正上方。
步骤(3)中,采用Film膜遮挡时,将Film直接撕除;采用光阻剂涂布遮挡时,利用曝光显影的方式去除遮挡。
步骤(4)中,所述整体涂布的方式为采用刮刀或线棒涂布,涂布方向与弯折区方向垂直,涂布起始位置和涂布结束位置距不等厚玻璃边缘至少3cm远。
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时使用在固化后可形成柔性膜的涂布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4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推力中置自动对焦马达
- 下一篇:一种改性聚丙烯单丝纤维自动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