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4422.0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戎益枫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9/10;E03B3/02;E03F5/10;E03F5/22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张兰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初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其可以对初雨进行不同的处理手段,包括能够对初雨进行蒸馏,提取初雨中沸点在正常水以下的物质,并对该部分物质进行吸附,从而来提高对初雨的处理效果以及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初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发展导致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清洁水源越来越少,因此,现有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着缺水的现象,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燥,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水资源来解决现况;
雨水,作为一种新发现的水资源,再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目前对雨水的处理的手段单一,无法满足现状;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处理系统(或装置)来对雨水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污染防治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其包含本申请的初雨处理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雨水污染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进水池,所述雨水进水池供收集雨水;
雨水出水池,所述雨水出水池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一蝶阀用于控制雨水进水池和雨水出水池的连通或者关闭;
雨水提升池,所述雨水提升池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二蝶阀用于控制雨水进水池和雨水提升池的连通或者关闭;
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可用于处理初雨提升池内的雨水;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具有晴雨信息监控单元以及用于控制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的控制单元,所述晴雨信息监控单元用于监控天气,并产生晴雨信息反馈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晴雨信息控制第一蝶阀启闭或/和第二蝶阀启闭。
优选为:还包括视频监控单元,所述视频监控单元用于监控雨水进水池、雨水出水池以及雨水提升池的状态。
优选为: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污水处理部分,所述污水处理部分至少具有一个可接收雨水提升池内雨水并可旋转的容器以及用于控制容器旋转的驱动器,所述容器上至少设有一个排出端;
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分至少具有一个可与容器接触并用于加热的加热输出端,且设于所述容器的下方;
制冷部分,所述制冷部分至少具有一个可与容器接触并用于制冷的制冷输出端,且设于所述容器的上方;
排出部分,所述排出部分至少具有一个输入端位于制冷输出端可与容器的接触面上的排放管,当所述排放管与所述排出端对应时,用于排出容器内的介质。
优选为:所述加热输出端和制冷输出端形成一个弧形区,所述弧形区供容器活动;所述容器由第一半圆筒和第二半圆筒拼合构成,所述第一半圆筒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筒且与弧形区的直径相等;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筒内以及第二半圆筒内均间隔设有构成所述排出端的排出口;所述制冷部分和加热部分由半导体制冷片构成,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和热面上分别设有导热片,各导热片的一端弧形延伸并分别构成加热输出端和制冷输出端,并在够成制冷输出端的导热片上设有所述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输入端延伸至该导热片靠近容器的一端;所述污水处理部分至少包含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其中,在第一模式下,第一半圆筒与弧形区贴合,加热输出端对容器内的雨水进行加热,并且使其汽化,汽化后的气体漂浮至容器上方,并经过制冷输出端的制冷后液化,并从排出口和排放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戎益枫,未经戎益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4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