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23806.0 | 申请日: | 202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6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贾少辉;郭燕;于小宁;荣青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鼎信生态微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0;C02F101/2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体 应急 处理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方法及应用,通过在污染底泥中投加一定比例的混合药剂,以达到去除底泥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混合药剂组成为50~80重量份的消毒剂、3~20重量份的硅藻土,所述消毒剂为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混合药剂使用比例为0.2‰‑1%,优选为1‰。本黑臭应急药剂表现出更多优势:可降解氨氮、硫化物、可溶性磷、重金属及生物毒性,可有效改善黑臭水体底泥形状,提高水体与底泥的氧化还原点位,促进污染物氧化分解,改善黑臭,见效快,费用低,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水生态环保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城市河流一直被人们视为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场所,过度的污染直接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城市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生活环境都具备极大危害。首先,黑臭水体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在污染空气,破坏市容的同时也会对于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城市黑臭水体中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毒气体,比如硫化氢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气体对于人体有严重毒害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后甚至会有致命危险。因此,城市黑臭水体必须得到尽快治理,并且要得到积极有效治理,这才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才不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控制河道底泥污染,防止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异地处理技术(如疏浚底泥)应用较广,但存在工程量大、治理费用较高、处置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底泥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底泥原位治理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应用比较普遍,目前城市黑臭水体常用底泥原位治理技术包括原位覆盖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生物修复等。
黑臭水体治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应急治理阶段、水质改善阶段、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是为了防止污水的直排或者溢流从而导致的河道水体污染,在现如今国家严格管理黑臭水体治理的情况下,以应急处理工艺来防止河道污染的必要性日益变大。
应急处理技术有磁混凝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DBAF技术,此类技术具有的明显特征为建设周期大,建设成本高,且水质改善较为有限,在应急处理技术中性价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方法,本方法属于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技术具有见效快,易控制等特点,可以分解降解黑臭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臭水体应急处理方法是通过在污染底泥中投加一定比例的混合药剂,以达到去除底泥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混合药剂组成为:50~80重量份的消毒剂、3~20重量份的硅藻土,所述消毒剂为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进一步,所述药剂的使用比例为0.2‰-1%,优选为1‰。
进一步的,药剂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1-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指标,确定药剂的使用量;
步骤2-向受污染水体中直接投加,由水流动力自然分散,若水流较小不宜混合,可配成5-10%溶液进行喷洒,直至水体明显不黑臭。
本发明的黑臭应急药剂表现出更多优势:可降解氨氮、硫化物、可溶性磷、重金属及生物毒性,可有效改善黑臭水体底泥形状,提高水体与底泥的氧化还原点位,促进污染物氧化分解,改善黑臭,见效快,费用低,施工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黑臭淤泥面积约50平方,淤泥总深度0.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鼎信生态微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鼎信生态微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3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