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22366.7 | 申请日: | 202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4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梁汝广;陈大瑜;李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彭声强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分别与所述主溶气罐和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本发明的好处是无需对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功率进行时时控制也能够保证排出的污水中的絮凝物含量较为稳定。并且,本发明中,副气浮池和副溶气罐的设备投入不大。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控制简单,溶气罐的运转负荷稳定,絮凝物清除率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1204758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屠宰场污水处理工艺,屠宰废水经粗格栅井后,经隔油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细格栅井,出水进入调节池,出水由泵提升进入气浮机,通过投加絮凝药剂,降低COD,去除悬浮物、浮油物质;气浮机出水进入调节兼水解池,调节兼水解池出水进入后续的缺氧池;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在曝气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和水;废水经两级好氧处理后自流入沉淀池,废水在其中进行泥水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后续的消毒池,沉淀池底部污泥进入污泥池,沉淀池中部泥水混合物返回缺氧池,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通过紫外线在此进行除臭、脱色、杀菌、消毒处理,去除废水中残余的有机物及无机物。
实际上,各个时间段中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水的组成成分并不稳定,污水中的油脂的含量也不稳定,为了稳定从气浮池中排出的水中的絮凝物含量,现有技术通常需要时时调节溶气罐的溶气量,导致溶气罐的控制较为困难。溶气罐是的原理是从气浮池底部抽污水,将气体混入污水中再排出到气浮池中,混入空气后的絮凝物体积较大密度较小因此能够向上浮。当溶气罐的溶气量增加会导致溶气罐内压强增大,溶气罐的造价将大幅提升。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溶气罐的控制比较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与所述主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与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可调输出管以及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浓度检测器;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中均设有所述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絮凝物的浓度;所述可调输出管与所述主溶气罐连通,所述可调输出管的排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工作时的总输出量的5-25%,所述可调输出管为软管,所述可调输出管上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主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主气浮池输送污水;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阈值b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副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副气浮池输送污水;所述a小于所述b。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停机,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3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