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8798.0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邓亚军;何云武;刘铁军;于芳;宋长宇;朱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C02F11/1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刘玫潭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合 固化剂 疏浚 固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投加固化剂,S2:搅拌混合,S3:离心处理,S4:去除清液,在离心处理的过程中脱水固化剂和疏浚底泥混合液中的清液会随着管道排出,从而形成脱水后的底泥,S5:脱水底泥风干,将脱水后的底泥从离心装置中取出后,进行自然风干,S6:定型脱模,将风干后的底泥放入到模具中,进行塑形,之后在进行脱模处理,放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最终完成固化,该方法可在低投加量的前提下,使疏浚底泥的固化效果达到较高的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受纳的水流包括城市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水流中所夹带的颗粒状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以及化学、生物作用下会发生沉降,转变为水体沉积物,目前,我国疏浚底泥处置方式主要有四种,堆场堆放,生产陶粒、多孔砖技术,生产水泥熟料技术,底泥填埋技术,然而为了将疏浚底泥更好的运用在生活中,一般会对疏浚底泥进行固化处理后运用到公路路基填土、建筑物地基工程用土、机场地基填充用土、河堤、防洪坝修筑、原理绿化用土等上,疏浚底泥含水率通常大于90%,流动性极强,运输、堆存困难,且污染物浸出浓度较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脱水固化是底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必要前提,目前,固化驱水剂的种类繁多,如氯氧镁水泥、膨润土、石灰和飞灰等。
在使用氯氧镁水泥、膨润土、石灰和飞灰等固化剂对疏浚底泥进行固化时,其通常添加量巨大(20wt.%),固化增容明显,这不仅增加包括疏浚底泥在内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费用,同时也占据填埋库容,降低库容利用率,不利于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采用本方法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在使用氯氧镁水泥、膨润土、石灰和飞灰等固化剂对疏浚底泥进行固化时,其通常添加量巨大(20wt.%),固化增容明显,这不仅增加包括疏浚底泥在内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费用,同时也占据填埋库容,降低库容利用率,不利于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混合固化剂的疏浚底泥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投加固化剂,向水的含量为90%的疏浚底泥加入脱水固化剂;
S2:搅拌混合,脱水固化剂和疏浚底泥混合液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搅拌;
S3:离心处理,将搅拌之后的脱水固化剂和疏浚底泥混合液从搅拌装置中卸下后,放入到离心装置中,进行连续的离心处理;
S4:去除清液,在离心处理的过程中脱水固化剂和疏浚底泥混合液中的清液会随着管道排出,从而形成脱水后的底泥;
S5:脱水底泥风干,将脱水后的底泥从离心装置中取出后,进行自然风干;
S6:定型脱模,将风干后的底泥放入到模具中,进行塑形,之后在进行脱模处理,放在常温下进行养护,最终完成固化。
进一步地,S1中,固化剂的配比方案如下:
(1)固化剂原料为CaO、Al2O3、CaSO4,且CaO、Al2O3、CaSO4三者的摩尔数之比为3:1:3;
(2)固化剂原料为CaO、Al2O3、CaSO4,且CaO、Al2O3、CaSO4三者的摩尔数之比为3:1:1.5。
进一步地,S1中,固化剂投料方案如下:
(1)针对含水率90%疏浚底泥CAS1固化剂或CAS2固化剂的投加量为底泥湿基质量的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7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