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18027.1 申请日: 2021-07-20
公开(公告)号: CN113567303A 公开(公告)日: 2021-10-29
发明(设计)人: 陈俭;罗燕山;梁雄威;林璇;钟原;张伯发;宋长颖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主分类号: G01N11/12 分类号: G01N11/12;G01N33/24
代理公司: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代理人: 江文鑫;刘玫潭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疏浚 淤泥 塑性 指数 测定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样;S2:将含有一定含水率土样的试样杯放置于联合测定仪底座上,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的锥尖接触对准土样顶面;S3:令圆锥自由下落坠入土样中5s后记录圆锥下沉深度,取圆锥附近10g土样测定其含水率;S4:取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杯重复S2和S3两步测得多组数值;S5: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中绘制关系曲线;S6:在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液塑限之差为塑性指数;S7:使用滚搓法验证上述测得的塑性含水率。该方法同步测定淤泥多组性能,方便快捷,能够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受纳的水流包括城市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水流中所夹带的颗粒状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以及化学、生物作用下会发生沉降,转变为水体沉积物。又因城市汇水区下垫面透水性与粗糙度较低,增大了径流强度,使地面沉积物易被径流夹带。径流主要以管道流方式汇入水体,缺乏植被带对径流中颗粒物的滤除作用,所以城市河道水体沉积物生成率高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体,这使得河道水力、水文条件以及通航能力严重恶化。水体沉积物形成过程中,通过吸附、络合、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将进入水体的重金属、POPs等污染物聚集起来,当水与沉积物界面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富集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成为水环境的内源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与水流流动通畅性造成了严重威胁,河道、湖泊疏浚已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河道疏浚后会产生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进行固化改性后一般都会运输用作路基工程回填土、机场路基回填土以及园林绿化用土等方面,让淤泥变废为宝化作可利用的资源,但是固化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等力学性能参数需符合满足国家律法规定的标准后,才能进行使用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因此需要对固化改性后的淤泥进行性能测定。然而现有的对其参数测定方法是依靠提高试验的次数来规避试验误差,其试验的测定结果还是存在一定较大的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准度;而且现有的测定方法繁琐,测定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我们推出了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固化淤泥的多项性能参数,方便快捷,同时还设置有后续的验证对比测试,让验证对比试验的测定数值对比评定得到的淤泥性能参数,提高试验结果的精准性,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疏浚淤泥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样,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数量若干,并对该土样进行处理;

S2:将盛装有含有一定含水率的膏状土样的试样杯放置于光电联合测定仪的底座上,随后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的锥尖接触对准土样的水平样面;

S3:启动落锥开关,令光电联合测定仪的圆锥自由下落坠入土样中,经5s后立即记录圆锥下沉深度(贯入量/h),然后取圆锥附近10g土样测定其含水率;

S4:取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杯重复上述S2和S3两步,共测得3个含水率所对应的贯入量值;

S5: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中绘制关系曲线;

S6: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以百分数进行表示,液塑限之差为塑性指数;

S7:使用滚搓法验证上述测得的塑性含水率,加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S1步骤中,土样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未经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8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