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17194.4 | 申请日: | 202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柏继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E01C7/14;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城市 街道 透水 再生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及其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且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透水混凝土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组成材料以重量份划分,其内部包括有水泥260‑420份、粉煤灰150‑170份、粗骨料1000‑1200份、强化剂7‑11份、稳定剂6‑10份、水80‑120份。该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所提供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第三透水混凝土层、加强结构组成的复合式透水混凝土层具备优良的吸水、排水、净水能力,且其透水性能、抗压强度、耐久性能相对传统的混凝土层都有很大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道路都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和不透水材料所覆盖,而普通混凝土路面不透水,因此阻断了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已经针对性研制出了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可以很好解决通混凝土路面不透水上述问题,但是透水混凝土的制备相对普通混凝土,其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为降低成本,技术人员又提出可以采用废弃的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来取代自然环境石材制作出粗骨料,由此降低对自然环境石材的开采,但实际上依靠再生骨料所制备出的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因此这就又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而为解决上述一系的问题,本发明将提出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水混凝土层,且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组成材料以重量份划分,其内部包括有水泥260-420份、粉煤灰150-170份、粗骨料1000-1200份、强化剂7-11份、稳定剂6-10份、水80-120份,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组成材料以重量份划分,其内部包括有水泥260-420份、粉煤灰150-170份、再生骨料900-1100份、强化剂7-11份、稳定剂6-10份、水80-120份、硅灰65-95份。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水混凝土层的底面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且加强结构固定套接在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水混凝土层、加强结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三者组成材料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内部的粗骨料由天然的岩石粉碎制成,且粗骨料粒径值为4.75mm-6mm。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值相同,且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值等于第三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值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内部的再生骨料由废弃混凝土回收制成,且再生骨料粒径值为6mm-10mm。
一种用于城市街道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分别准备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第三透水混凝土层、加强结构的原料和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的原料,然后再分别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7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