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6325.7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康;金鑫;石烜;许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况小梅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气载絮体 装置 | ||
1.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
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和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均位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位于所述筒体(10)和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上围板段(22)围成第一反应区(2),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下围板段(23)抵接在所述筒体(10)的内壁上以在所述下围板段(23)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的进水区(1);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上围板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3),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沉淀区(4);
所述进水区(1)具有污水入口(11)和混凝剂加药口(12),所述进水区(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80),所述进水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载微絮体;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区(2)内的搅拌杆(41),所述搅拌杆(41)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
所述第一反应区(2)用于对由所述进水区(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第一反应区(2)的远离所述进水区(1)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液口(21),所述第二反应区(3)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21)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区(3)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具有第二出液口(31),所述沉淀区(4)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31)与所述第二反应区(3)连通,所述沉淀区(4)用于对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所述沉淀区(4)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50),所述气泡水装置(50)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31)设置,以使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与所述气泡水装置(50)产生的气泡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水装置(50)包括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所述输送管(51)位于所述筒体(10)的外部,所述排放管(52)位于所述沉淀区(4)内,所述输送管(51)的出口端与所述排放管(52)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输送管(51)用于向所述排放管(52)提供气泡水;所述排放管(5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排放所述气泡水的排放口(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排放口(53)开设在所述排放管(52)的朝向所述第二出液口(3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52)为沿所述沉淀区(4)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螺旋排放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4)的上方设置有止挡结构(60)和出水口(13),所述止挡结构(60)位于所述出水口(13)和所述气泡水装置(50)之间;
所述止挡结构(60)具有使清水通过的过水间隙,所述止挡结构(60)用于供清水通过且将所述气载絮体携带的污染物止挡在所述沉淀区(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60)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围板(70),所述第三环形围板(70)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出水堰(71),所述出水口(13)设置在所述出水堰(7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60)包括倾斜设置的斜管(6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围板段(23)形成为顶端小、底端大的锥形结构,所述筒体(10)的排渣口(14)位于所述下围板段(23)的底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段(22)的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形成为向外扩张的喇叭口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41)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42),多个所述搅拌叶(42)沿所述搅拌杆(41)的轴向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63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