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5638.0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伶刻尔斯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N3/10;B60R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包括手托架和储物外盒,所述手托架上固定插接有两个储物外盒,所述储物外盒内可拆装设置有储物内盒;本发明中对现有的汽车储物盒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汽车储物盒,采用储物外盒和储物内盒的组合结构,这样存在物体时,将物体直接放置在储物内盒内,这样在汽车储物盒使用的过程中,灰尘和小颗粒杂物均掉落在储物内盒内,并且储物内盒相对储物外盒可拆装设置,从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拆装储物内盒达到对汽车储物盒清理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得驾驶体验更加的舒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车门内护板、转向盘、座椅、顶棚、地垫、遮阳板、储物 盒、烟灰缸等,另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如音响、空调、通信、电视、照明灯具等。汽车 储物盒是用于存放茶杯等物体的装置,该汽车储物盒固定在臂脱上,这样在汽车移动的 过程中,可以防止汽车储物盒相对车体发生晃动。但是由于汽车储物盒是固定在臂脱上, 这样对汽车储物盒进行清理时,为了避免汽车储物盒内的物体发生晃动,所以在设置时 将汽车储物盒的体积设置较小,在人工进行清理时,无法使得成人的手部全部伸缩到其 内,并且汽车储物盒相对臂托是固定的,因此在清理汽车储物盒内的灰尘或者小颗粒杂 物时,就存在无法清理干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 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内饰件,包括手托架和储物外盒,所述手托架上固定插接有两个储物外盒, 所述储物外盒内可拆装设置有储物内盒。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外盒和储物内盒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向定位机构,导向定 位机构的设置,在物内盒的安装时,既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包括导向定位杆和导向定位槽,所述导向定位杆固定设置在储物内盒的外侧壁上,所述导向定位槽开设在储物外盒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定位杆活动插接在 导向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外盒内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的设置,通过插接锁定的作用,可以将储物内盒锁定在储物外盒内,防止车体在移动的时候,储物内盒相对储物外 盒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外盒内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的设置,通过锁定作用,可以对锁定机构起到控制的作用,这样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对储物内盒的固定 过程起到轻便的操作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移动支撑板和移动支撑槽,所述移动支撑板滑动设置 在移动支撑槽内,且移动支撑槽开设在储物外盒上,所述移动支撑板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和移动滑孔,且调节螺纹孔和移动滑孔相连通设置,所述调节螺纹孔内螺纹插接有调 节螺钉,且调节螺钉的下端转动设置在移动滑孔的底壁上,所述调节螺钉外固定套设有 固定支撑盘,且固定支撑盘的上端面边缘上铰接有二号推拉铰杆的一端,所述二号推拉 铰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限位杆的侧壁上,且限位杆活动插接在一号限位孔内,所述一号限 位孔开设在储物外盒上,所述储物外盒上还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二号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下方设置有复位导向机构,所述复位导向机构包括支撑滑 动块、支撑滑动槽包括三号支撑弹簧,所述支撑滑动块固定设置在限位杆的下端面上,且支撑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支撑滑动槽内,所述支撑滑动槽开设在移动滑孔的底壁上,所 述支撑滑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三号支撑弹簧,且三号支撑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支 撑滑动槽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伶刻尔斯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伶刻尔斯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5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汽发生器内重叠网格并行数据传递方法
- 下一篇:连接及容器系统